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的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公布,中央预算对民生的投入引人注目。
2013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5712.5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3.5%,比上年执行数增长9.6%。这说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改善民生。
专家分析说,加大预算向民生领域的投入,是政府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教育支出 促进公平
【草案摘录】支持学前教育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支持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面落实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等。【分析】“教育支出这些钱,是整个教育部门全部支出的钱,包括购置公车、建设大楼、人员经费等。”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邓淑莲表示,必须把这些钱用好,在增加经费投入时,须将钱用到该用的地方上,比如提高教师待遇、解决公平教育等,才能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公平。
社会保障 支出最多
【草案摘录】按照10%的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巩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对中央财政补助地区继续分别按照月人均15元和12元增加补助。【分析】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基本社会保障不均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除了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外,还应该对政策作出修改,更加注重机会均等和待遇公平。
医卫投入 增幅最大
【草案摘录】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
扩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
将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每人每年25元提高到30元,扩大部分服务项目覆盖面。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加强对特殊困难人员的医疗救助等。
【分析】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中央、地方财政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均是向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倾斜。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田东华教授认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提高,强调了国家对公共卫生持续加大投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此外,新农合和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财政补助的提高,表明我国对于医疗保险的“低水平、广覆盖”。这个由个人、地方、中央政府三方“出资”的保险,目前看来还有发展空间。(据新华社)
落实带薪休假别忘了农民工
“农民工与公务员一样,享受休息权是他们的权利,可据我了解,因为一回家就要请假,请假就要扣工资或者没工资,大部分农民工轻易不舍得回去看看。落实带薪休假别忘了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淄博原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建博。
给孩子时间做梦
“大家都在谈中国梦,我也说一句我的中国梦。做梦先得给孩子做梦的时间,我的梦想就是还孩子一个正常的原生态环境。应当让他们充分享受儿童的幸福,给他们足够的睡眠时间,给他们足够的玩耍淘气的空间和平台。”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吴正宪说。
不要盲目崇拜国外奶粉
“国家质检总局用了很大力气来抓乳制品的产品质量问题,这些年有了很大提高。现在有些人是盲目崇拜国外的奶粉,其实,国外的奶粉也不是没有问题,并且是屡出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副局长杨刚说。
新闻推荐
“贩卖病死猪、注水猪非常猖獗,但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法律标准过低致贩卖病死猪、注水猪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构不成犯罪,检察院都不予受理。”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副市长闫立英说。“根据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