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总工程师周建平1日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立体、深入解码中国将于2020年左右建成的空间站。
空间站将在轨运营10年以上
周建平表示,空间站拟按长期载3人状态设计,运营阶段每半年由载人飞船实施人员轮换,而初期将采用人员间断访问方式。载人空间站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实验的重要基地,在轨运营10年以上。
周建平透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间站建设,初期将建造三个舱段,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每个规模20多吨。基本构型为T字形,核心舱居中,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
他介绍,空间站的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将由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发射;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则由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发射。“中国目前设计的货运飞船,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节能技术未来可转地面民用
周建平透露,中国空间站研发面临很多技术上的挑战,将以更先进的控制技术、能源技术、再生技术,将空间站打造成节能典范。
周建平介绍,首先,要为航天员的生活、工作、实验提供很好的条件,保证满足空间科学研究的需要,相应对空间站规模和性能提出要求。
其次,空间站要长期运营,需考虑经济性问题,如何通过绿色、再生技术等,提高空间站物资循环利用率,减少地面补给需要,实现资源再利用,譬如,用废水、尿液制造氧气,对二氧化碳等人体废弃物进行的再生去除等。“这些节能技术未来将可用于地面生活。”他说。
神十将首次进行应用性飞行
神舟十号飞船将于今年6月至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周建平介绍,神十任务将首次进行应用性飞行。
周建平委员说,我们已经突破和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包括载人的交会对接技术,人工控制的交会对接技术。神舟十号我们这次叫做应用性飞行,标志着我们国家已经拥有了这么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上在轨的航天器,包括为我们未来的空间实验室、空间站输送人员和物资。应该说这是一个新的阶段,前面是一个研发阶段的话,下面是一个应用的阶段,这是一个更高水平的一种展现。
海南航天发射场两年后使用
周建平委员还介绍说,目前海南航天发射场正在建设中,预计两年后将投入使用。现在是大规模建设的阶段,它不用太长时间,就将具备发射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包括长征五号B火箭这个能力。
周建平介绍,海南发射场将成为我们空间站工程一个重要的发射场,主要是用于发射空间站的舱段和货运飞船。载人飞船的发射,仍然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进行。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的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公布,中央预算对民生的投入引人注目。2013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