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王其锡的石头店与我家近在咫尺,但我真正造访的时候很少。这就好像我喜欢书籍一样,真正买回来的书反而一放就是好长时间,总认为今后有的是时间慢慢读,而借来的书又都是匆匆浏览一过,两厢里,错过了书里多少好风景。
王其锡在古城的名气始于画虎,画界称他为安庆有影响的“画虎艺术家”,其作品参加过多次全国画展,享誉甚多,在坊间有“虎痴”美名。对此,老王并不在意,举凡朋友相识,往往以虎画相赠。二十多年前,老王正值盛年,眼力也好,送我《吟风啸月图》,后来还送我在鹅卵石上作的虎画,让我做镇纸,或放案头赏玩。看那虎,威风凛凛,栩栩如生,极具神韵。有文章评老王虎作:“大到虎的身姿,小到局部毛皮,皆悉心而为,决无草率。他画出的山虎、月下虎、仰啸虎等不同形态呈现出山林之王的霸气;虎吼、虎戏、虎怒、虎威等虎之雄风神采,尽显虎之威严。”其实,我还十分钟情于老王的速写作品,小街小巷,生活场景,在他笔下鲜活灵动。早几年,《安庆晚报》副刊常刊用他的速写小品。
最近几年,我遇到他最多的地方却是在路上,每每,我往北走,他往南边老城江边店铺去,再或就是去老年大学给学员讲授中国画。他仍旧骑着那辆旧自行车,来去匆匆。近年来,我渐渐地胖了起来,老王与我在路上相遇,短暂的寒暄中,总是不忘提醒我要锻炼身体,不能老坐在办公室里不动。再看老王,六十多岁的人,瘦硬矍铄,行动轻便。老王说,目前,眼力不济,画作也少了,但听语气,倒也不是十分遗憾。
一个春阳暖人的周六下午,我踏进了老王的石头店。没来得及多寒暄,我就被那琳琅满目、造型各异的石头所吸引。很多的石头我看不懂内涵究竟,就一一请教老王。老王告诉我,这是玛瑙石,那是冻腊石,还有一块是土玉。再看一块黑白相间的石头,取名“达摩面壁”,原来那上面活生生的有着一幅天然生成的《达摩面壁图》,安庆有一知名画家说,真是鬼斧神工,与画作别无二致。丰富的石头藏品,让人目不暇接。有一块逼真的“五花肉”,我估计有三四斤,居然也是石头。惊讶中,我问老王,这些珍贵的石头真的是从安庆郊外捡来的吗?老王和他店里众多的石友异口同声的答道,那还有错,都是安庆石头。老王一直笑着,很开心的样子。他说:“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他又拿出一块他非常喜爱,质地很纯,并且价值不菲的冻腊石对我说,这块石头是在石塘湖边无意中遇到的,人兴奋了好些时候,被石友们当做精品谈论。
流连中,我与老王断断续续聊着他这些年有关石的故事。开先,他退休后,只想以卖虎画为主,并捡拾一些造型奇特的石头,在上面作虎画,卖给人家当镇纸之用,遇见朋友喜欢就送给人家赏玩。后来想到好石头应该配底座,这就又玩起了根雕,其根雕作品《阿凡提》还在全国根雕艺术展上荣获了二等奖。在店里,把玩他用阴沉木雕刻的下山虎,爱不释手。老王居然还会雕刻?真的让我有些意外。
安庆这地方,1949年南下老干部较多。老王的父母老家都是河北灵寿县人,但在老王身上没有一些干部子弟的“趾高气扬”的习气。他只醉心于画作。少年时独自习画,无门无派,中年以后,勤访名家,终成自己画作风格,身上仍是燕赵之人的实诚与执著。有朋友请教他艺术心得,他说:“至真至乐,如衣食生命不可须臾离也。”安庆老画家余守谟先生生前,曾将自己珍藏的书籍借给老王阅读借鉴,余守谟先生去世后,老王将借书如数还到余老先生子女手中,他们十分感动,并执意要老王在其归还的书中选上一本,一为家父忘年之交的纪念,二为表示对王其锡的敬重。
在老王的石头店里,我想,老王正如一块“民间的石头”,实诚而不失美石的质地,岁月的故事蕴含其间。
新闻推荐
□
见习记者
柯慧敏“谁能救救我姐姐,让她的生命延续下来,我愿捐献自己的器官作为回报!”近日,在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三的余军致电本报,为她身患恶性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