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攸县及衡东县4个米厂所产大米镉超标,食安办和质监局互“踢皮球”,均未披露大米镉超标情况。一位湖南省级政府职能部门官员表示,大米重金属超标全国都有,湖南大米重金属超标也早已存在,但湖南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过于炒作湖南大米镉超标之事,对农业经济影响很大。
(据5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
单纯从湖南当地的经济效益和农业经济角度考虑,“镉大米”事件越是发酵,对湖南当地农业种植和农业经济的负面影响越大。我国素来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从中可窥视农业经济在湖南当地的分量。据有关资料显示,湖南省是全国最大的水稻主产区,去年水稻产量2631万吨,占全国水稻产量的12.9%。又据湖南省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全省农业产值2651.7亿元,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90.8万公顷,全省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2.3%,达300.65亿公斤。”在这样的农业产值占到当地国民生产总值近乎“半壁江山”的现实情况之下,当地害怕“镉大米事件”扩散就带有了现实的理由。
不过,在应对负面事件和关系公众食品安全的事件上,“捂盖子”和回避问题的做法往往是徒劳的。不让此事进入当地公众的关注视野,并不代表市场和消费者也会置若罔闻。在时下舆论媒体传播广泛的“自媒体”时代,“问题”根本是遮不住的。二来,回避或“遮掩问题”,只是一种鸵鸟思维,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影响解决问题的决心。既无助于当地监管部门痛定思痛,也无助于出台严厉的纠治土壤污染、打击排污企业的举措。“态度决定效果”,一个只想“关起门来自查”的事件,如何体现整治者的决心呢?
更令人担忧的在于,一个“害怕影响地方农业经济”的解决问题心态,有可能成为一种心态上的放纵、治理手段上的疲软。镉超标食品,严重影响公众安全和健康,也绝对不是食品安全领域的小事情。在关系亿万公众健康安全的重大事件上,不敢触及根本、不敢坦承信息和真相,不敢直面舆论和媒体质疑,最终的结果只会让“问题”越捂越大。
农业经济关系当地利益,确实不敢马虎,也不能受到重创。然而,农业经济这一关系公众健康安全的经济,本身应该以安全和“干净”为前提,如果仅仅为了“经济利益”无视问题,即使经济发展了、农民赚了钱,也得不偿失。事实证明,世界上没有能真正“捂”住的负面新闻,多年来有多少起涉及生命安全的矿难被“捂住了”?“捂”的结果只能是“雪上加霜”、痛上加痛,并不会有更好的结果;几年前的“毒奶粉”事件,河北石家庄市当地政府为此“捂”了38天不及时报告,最终付出的代价却更为惨痛。目前,对于属于“镉大米”重灾区的湖南当地,唯有真正痛定思痛,唯有真正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平息事件和打消公众疑虑的最佳方式。
新闻推荐
王铎 供图 “口罩实名制”是一出闹剧 云南省安宁市政府新闻办通报:安宁市工商局决定立即撤销《关于加强对各类口罩销售监管工作的通知》,并向广大市民和消费者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