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潜航员唐嘉陵整理下潜所需物资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指挥部6月16日晚在媒体通气会上宣布,“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17日将进行首潜,这个潜次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长基线定位系统试验。
由于海况恶劣,已经抵达南海首个作业区的“蛟龙”号6月14日下午随母船“向阳红09”船起航赴福建厦门锚地,躲开南海的风浪。16日上午,由于冷泉区海况好转,“蛟龙”号已经于早晨5时离开锚地,再次前往目的海区,准备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潜器的第一次下潜。据了解,首潜将不搭载乘客。
据“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胡震介绍,17日6时工作人员就将开始准备,9时各就各位准备下潜。整个潜次大约需要7小时,下潜和上浮各1小时,水下作业4小时,布放和回收约1小时,16时左右回收潜水器,下潜深度将超过1000米。
“这个潜次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验证潜水器的状态,二是进行潜水器长基线定位系统试验,三是锻炼潜航员在海山地形的驾驶技能。”胡震说。
据了解,这个潜次将由“蛟龙”号主任设计师叶聪担任主驾驶,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杨波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开周下潜验证潜水器声学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和基于长基线定位系统的自主导航软件。
据介绍,叶聪、杨波和刘开周三个人也是7000米级海试中首次突破7000米的下潜组合,当时他们下潜至7020米。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于6月10日起航,共分为3个航段,预计需要113天。第一航段在南海开展定位系统试验,同时兼顾“南海深部科学计划”开展科学研究,包括对海底生态系统、生物和地形等进行调查。
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报告,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为65个和64个,均比上月减少了2个。 “5月份房价涨势继续减缓。”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