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轻点儿,脚步轻点儿,免得惊吓了待产的母兔子,影响产崽。”近日,在北川桂溪乡八角村畜兴兔业专业合作社种兔繁育场繁育区,合作社社长付贤华不停地将一个个铺了干草的产仔箱放进兔笼里。目前,正是獭兔繁殖期,付贤华盘算着,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只兔子出栏时能卖到60多元钱。
记者在繁育场看到,蓝色彩钢瓦搭建的8栋8000平方米的兔舍一排排依次搭建在山坡上,兔舍里10000孔兔笼整齐地排列着。兔舍按字母F、H、Y、G编号,分繁育舍、后备原种兔舍、育成舍、隔离舍等4个生产区。通过循环资源化利用,獭兔产生的粪尿既可以产生沼气,又可以作为果园板栗、核桃树和茶园的有机肥。付贤华兴奋地说:“2011年,繁育场被评为全省獭兔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在当时,全省仅有两个。”
地处山区的桂溪乡有丰富的山林资源,适合发展养殖业。基于这种情况,2006年,在浙江打工的付贤华,通过走访专家,学习掌握了种兔繁殖、防疫、饲养、管理、建圈等全套技术,回乡在八角村搞起了生态养殖,成立了北川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当地农民提供合格种兔、防疫技术、成品回收一条龙服务,抱团发展。在“5·12”地震中,付贤华的养兔产业顷刻间化为乌有,合作社约7万只种兔和商兔只剩下了4只,经济损失高达330余万元。自强不息的付贤华,在当地政府以及YBC的支持帮助下,如今,养兔事业蒸蒸日上。“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为此,付贤华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利用合作社这一平台,近5年,举办科普讲座50多场,培育科技示范户50多户,与县科协联合开办养兔技术培训班,让1000多人受益。树坪村养兔大户吴国芳在合作社的带动支持下,去年养了种兔110只、出栏2000余只,收入10余万元。“养獭兔真好,每个月都有钱进腰包,上个月卖了200只,纯利润达几千元,养兔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目前,合作社在北川及周边县市乡镇发展了500余户獭兔养殖大户,村民通过养獭兔,实实在在地发了“兔财”。付贤华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预计出栏80000余只。”
正是看好养兔的市场前景,八角村村支书张发元说:“政府很支持我们发展养兔业。去年,村里争取到县上村村通公路资金110万元,给养殖场铺设了一条2.5公里的水泥路,现在即使下雨,也能把饲料运回来哦。”
(本报记者 成和平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由四川维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通信产业基地综合开发项目日前入驻游仙经济开发区。项目总投资1.5亿元,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7亿元,税收14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