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7月1日施行一周以来,淘宝上开始陆续有店家推出了“代看望老人”系列服务。“10分钟=8元,1小时=20元。购买宝贝的形式是时间费用+物品成本+交通费用。”一家店主贴出明确的收费标准。
(据7月8日《云南信息报》)
当“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定责任之后,相应的替代之法便应运而生。或许,在形式上,“代看望老人”的购买式服务,可以让子女很好的完成法定责任,使自己免于法律的追索。但如果将立法的善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化解,只能说这是对法律精神的亵渎,并成为亲情无以承受之轻。
假若一切表达都可以代理,那么情感内涵就无处安放。代理看望父母,礼物无比贵重,称呼无比甜蜜,形式无限周详,可父母的感受是亲自探望所能替代的吗?从某种意义而言,父母需要的不是礼物,而是子女探望所体现和表现的浓浓亲情。换位思考一下,同样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放假的时候,千盼万盼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结果却是孩子在淘宝上购的代理服务,不知其心中将作何感慨。
诚然如斯。如今人情的淡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于形式的注重,而忽视了其表达的内容。结果吃请喝送的样式越来越丰富,精神层面却越来越匮乏。功利的心态,使人与人已经变得相当疏远和隔膜。假若没有了情感的依托,一切热闹而昂贵的亲情代理,都是一种假象。亲情伦理,法定责任,是无法用金钱来购买,也无法由别人来替代。父母于孩子的抚养无法计较也不能计较任何成本,那是与生俱来,天经地义的责任,孩子对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
最近,上海一小区有人发现一只流浪狗趴在防盗铁门旁哀嚎不已,随后,一位84岁的独居老人被发现死在自家浴缸内,而浴缸的水已经发臭了。老人的4个子女都没和老人住一起。反求诸己,这样的悲剧何尝不是亲情异化与责任丧失的注脚?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对“亲自看望”给予如此高的期望与要求。
“常回家看看”的责任之重,因为付费的亲情而变得轻如鸿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一天,我们老去之时,都将面临空巢之困,都将处于对家人团聚,子女探望的渴求之中,我们又靠什么来支撑这样的信念?“常回家看看”真的不难,即便你真的没有机会,也不要用付费的替代,给予父母们第二次伤害。
新闻推荐
2013年上半年票房破百亿国产片占六成以上 “好莱虎”风光不再 《西游》领衔票房十强
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格外红火。昨日,来自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到6月30日),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09.9413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68.5037亿元,进口影片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