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蛟龙”号试验性应用“处女航”凯旋

来源:玉林日报 2013-09-19 02:24   https://www.yybnet.net/

新华社“向阳红09”船9月18日电(记者余晓洁)“蛟龙”回家了!经历百余天的风吹浪打,完成在我国南海冷泉区与蛟龙海山区、东北太平洋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区的科考任务后,母船“向阳红09”载着“蛟龙”号于18日驶入长江口。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12年夏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62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的海底进行作业的能力。2013年试验性应用性航次是“蛟龙”从冲击深度的海试转向试验性应用的“处女航”。

6月10日起航以来,“蛟龙”号圆满完成了3个航段21次下潜。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位科学家成为“蛟龙”的首批乘客。他们不仅亲临深海世界,而且从这个神秘世界带回了珊瑚、海参、海葵等71种共390只生物、161枚结核、8块结壳、32块岩石和180公斤沉积物等样品。

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对“蛟龙”“首秀”表示满意。“深海有很多科学问题有待发现和研究,获取深海第一手信息非常重要。‘蛟龙\’号科考成果丰厚,比我预期的强得多,标志着中国具备了搭载科学家进行深海科学研究的能力。它将成为中国海洋研究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汪品先说。

航次现场总指挥刘峰用“安全、圆满”来评价“蛟龙”号试验性应用“处女航”。他认为,本航次实现了我国载人潜水器从海试走向科学应用的重要跨越,创造了多项“首次”。“蛟龙”号首次在多种复杂地形下的航行、爬坡和作业;通过现场下潜考察,首次取得了一批原位、完整的深海样品,为后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参与国际深海科技交流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3个航段任务的实施至少取得了9方面成果:全面验证了“蛟龙”号超短基线、长基线两套定位系统的性能;观察到了活的冷泉-贻贝生物群落和碳酸盐岩;验证了我国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巨型底栖生物具有地理分布较广的特点;对深海洼地、海丘和基岩出露等不同地形特征的海底进行了结核覆盖率精细调查;发现了我国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微地形变化较大的地质特征;发现了采薇海山东西两侧巨型底栖生物分布差异性;获得了大量的地质生物样品和高清观察资料;进一步检验、完善了蛟龙号的作业能力;进一步完善了作业规程,培养了业务化运行所需的专业人才队伍。

目前,“向阳红09”船正搭载“蛟龙”驶向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

新闻推荐

记者提前“探”线

...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蛟龙”号试验性应用“处女航”凯旋)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