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华社记者于嘉陈晨又到一年中秋时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月

来源:梧州日报 2013-09-20 00:55   https://www.yybnet.net/

新华社记者于嘉、陈晨

又到一年中秋时。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月饼市场纷纷打出“平民牌”。公款送礼禁令让传统节日食品月饼纷纷回归本真味道,也让不少曾奔波于迎来送往、淹没在觥筹交错之中的人获得一份清净。过一个返璞归真的中秋节,人们有了新的思考,也有了新的尝试。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人们将中秋明月赋予美好的寓意,既有净化心灵、提升思想的文化味,又有祝福家庭团圆、向往生活圆满的亲情味。祭月、赏月、吃月饼、吟诗作赋、与亲友游园等浪漫与温情的中秋活动自古流传。

时过境迁,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渐渐被淡化。人们笑谈“吃吃月饼,就算过节”,折射出节日的单调与乏味;还有人抱怨“四处送礼,奔波酒桌”,体现出人心的浮躁与无奈。此外,正处于人口大规模流动中的中国,多少游子正在经历“月圆人难圆”的遗憾。

怎样让传统节日重新焕发文化魅力?如何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国人正用智慧和创意给出答案。在甘肃兰州,一个直径15米的人造“巨型月亮”在中秋之夜点亮,人们可欣赏到罕见的“双月奇观”;在河北保定,一些年轻人在公园内身着汉服,作诗、放河灯,迎接佳节到来;在深圳,2000名学生体验手工制作月饼,品尝月饼更纯更浓的味道……这些穿越时空的传统文化项目与现代元素交汇融合,散发出历久弥新的耀眼光芒。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华文化当中,亲情的主题永不褪色,代表“团圆”的中秋佳节更是如此。世界再大,也要回家。这个中秋,一些长期在外漂泊的人,克服了平日的工作劳累和返乡的旅途劳顿,回到故乡。他们为家人付出辛劳的同时,也能享受父母的呵护,体味夫妻的恩爱,分享子女的快乐,从而激发更多克服困难坎坷、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

月圆意寓团圆,月明更能鉴心。中秋赏月,不妨细细品赏月的清明、清爽与清丽,中秋意蕴之“清”恰在于此,其中包含思考人生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之意。在窗前明月之下,或与亲友促膝谈心,或独自沉思、冥想,让心灵得到放松与净化,让思想得以拓展与升华,这何尝不是人生一件幸事?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新闻推荐

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二频道一锤定音栏目在介绍茶的专题

梁国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新华社记者于嘉陈晨又到一年中秋时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月)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