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陆小平 本报记者 谢彩文
近日,一些媒体报道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香蕉价格低廉、销售困难,引发社会关注。10月19日,记者专门采访自治区水果部门一探究竟。
连日来,自治区水果总站派员赴香蕉主产地进行调查,预计今年全区香蕉比去年增产约40万吨,达到29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近1/3;其中南宁市香蕉产量占全区四成以上,西乡塘区又占南宁市近一半,其主产地集中在坛洛、金陵一带,紧邻另一主产地隆安县。近年来,坛洛香蕉的产量、品质、售价都走在全区前列,因此该镇香蕉行情具有“指标”意义。
今年蕉价走“马鞍”
从8月20日开始,自治区水果总站对香蕉价格定期定点进行监控,以坛洛为代表,广西香蕉价格经历高企-下滑-回升三个阶段,走了个“马鞍”型。
8月20日至9月20为高企阶段,主体价格3.2-3.8元/公斤,最高达到4元/公斤,沿续了7月上市以来的高价位,比上年同期高0.4-0.8元/公斤。
9月21日至9月27日为下滑阶段,跌至1.2-1.4元/公斤,9月25日掉落谷底,最低卖到1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低一半。
“十一”前后至今为回升阶段,伴有分化走势,价格区间在1.6-2.8元/公斤,均线在2元以上,逐步回归正常行情;其中正常成熟的优质香蕉价格走稳,而因屯货导致过熟黄化的香蕉则价格疲软。坛洛一带由企业和大户生产的香蕉约占70%,据10月19日调查,这一带香蕉已销出七成以上,一些大户超过九成;钦州一带香蕉则销售过半,全区销售进度比上年提前较多。
蕉价波动为哪般
广西香蕉价格今年出现“马鞍”走势,水果专家这样分析其中缘由。
一是春暖雨早促使上市高峰提前。南宁市坛洛一带香蕉熟期前移,本来是当地“错峰上市”的调整战略。不过,由于今年早春回暖快,雨季也来得早,使香蕉整体上“意外”提早一个月成熟,上市高峰相应前移,往年要到11月初才出现的价格低谷,今年早早到来。
二是“先屯后抛”造成蕉价急剧下降。按常规,中秋节前后广西香蕉往往出现“黄金行情”。今年中秋节前蕉价高企,给一些蕉农造成错觉,节前把香蕉留在树上待价而沽,节后看着香蕉一天天变熟又恐慌抛售;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加上广东部分秋蕉产区因台风“天兔”降临而抢收,形成短期供过于求局面,买方乘机“杀跌”。
三是“逼熟”现象导致部分香蕉“烂市”。5-8月多雨天气虽有利于香蕉生长,但也增加一些病害的发生几率,一些管理不到位的“散户”蕉园未能幸免。9月下旬以来,持续高温带来干旱,一些缺乏灌溉设施的“散户”只好任由香蕉在树上黄熟,遭受果商冷落。这部分香蕉被拒收或甩卖,对市场带来一定心理影响。
“爆炒”个案不适当
有关人士特别强调,先被收购商拒收继而又被蕉农甩卖的“过熟果”,其实年年都有,并不代表正常行情;坛洛一带今年这种情况经人“报料”再由媒体报道,从而引发过度关注,把特殊个案“炒”成了普遍现象。这一点连报料人和报道者都称始料未及。
新闻推荐
本报梧州讯(记者/魏恒)12月21日至23日,时隔10个月后,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再次来到梧州市,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