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患儿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新华社记者张端摄
20日,一个不曾被关注的苦命男婴引起了全国舆论的关注。与正常孩子不一样,他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疾病,还没有起名就住进了医院。不足一个月的男婴还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死劫”:先被医院诊断“死亡”,再被送到殡仪馆,火化前,他却奇迹般“复活”了。20日下午,记者采访到了医院负责治疗照顾男婴的当事医生查某、护工盛某。记者试图还原这个可怜男婴“从生到死,最后又死而复生”的两天两夜。
调查
11月12日可怜男婴先天畸形被父母遗弃在医院
男婴没有自己的名字,医院病历上是这样描述他的身世:患儿李××之子,男,母孕35+4周早产。
2013年10月28日,他被父母送到安徽省立儿童医院。事后,主治医师査某向记者介绍称,当时父母送孩子过来时非常焦急,祈求医院能救好这个孩子。
可是噩耗不久便传来:男婴被诊断为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双侧后鼻孔闭锁、脑白质低密度范围显示稍大。
“患儿存在先天性畸形,治愈性极小。”査某说,入院后,他们对孩子予以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并请五官科会诊,建议转外院手术治疗。
最后关头,年轻的父母却决定放弃男婴。11月12日,父母签字放弃治疗,并委托医院做处理,随后,他们离开了医院。
查某回忆说,孩子父母离开医院不久又返回了医院,他们是想来看孩子最后一眼。“看得出来,他们很舍不得,作出这样的决定也很痛苦。”查某称,孩子父母才20多岁,外地人,常年在外地打工。
11月18日被医生开具死亡证明
男婴被遗弃后,继续留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病房接受治疗与喂养。直到11月18日这一天,主治医生查某为他开具了死亡证明。
20日下午,查某这样向记者回应这份提前写好的死亡证明:18日,男婴病情危重,很快全身青紫,没有了呼吸与心跳。“根据当时医生的诊断,孩子确实没有了生命体征,所以我才出具了死亡证明,让护工送到殡仪馆。”护工盛某也说当时孩子确实“没气了”。
正是这份死亡证明直接将男婴推向了殡仪馆。
20日下午,当记者见到查某时,她头发凌乱,一脸疲惫。这位工作已10年、有着中级职称的“老医生”面对记者的质疑,痛苦地说:“我也是中午才知道孩子活了,这样的情况也是第一次碰到,从来没有遇到过。”
不过,她坦承,现在她十分内疚与自责,是自己的疏忽差点害了孩子一条命。
11月19日男婴纸箱里熬一天一夜当天最低气温只有3℃
查某的死亡证明就宣布了男婴生命的终止,躺在医院的他某种意义上讲已是一具尸体。
护工盛某说,一般情况下,宣布死亡后,孩子就会被送到殡仪馆火化。可是,那天他忙,走不开,没有立即送过去。“19日那天,孩子一直放在单独的一间病房里”。
19日一整天,已经被宣布“死亡”的男婴静静地躺在病房里,一直没有人照顾,甚至没有人去看他。“那一天确实没有对他进行过治疗。”查某说,那一天,也没有任何人去喂养男婴,这意味着男婴没吃没喝,一直在熬着。“我要是那天去检查一下他,说不定能看到生命迹象。”查某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懊恼不已。
19日下午,盛某决定第二天将男婴送到合肥殡仪馆。那天晚上7点多,他找来了一个纸箱子,把男婴装进去,然后把箱子放在病房里。就这样,男婴躺在纸箱里一个人过了一夜。
19日,天气预报显示合肥最低气温只有3摄氏度,谁也不知道躺在纸箱里的男婴这一夜是怎么熬过来的。
11月20日殡仪馆传出婴孩哭声工作人员上报打120
男婴从死到生的转折发生在20日上午。护工盛某回忆说,上午8点,医生查某还未来上班,在未经医生再次检查确认的情况下,他扛上已经打包好的3具男婴遗体(注:其中有两个男婴确实死亡),出门打上出租车,直奔合肥市殡仪馆。
在合肥殡仪馆办好手续后,他就返回医院继续工作。然而,没多久,他就接到了殡仪馆的电话。“他们说我送过去的三个孩子还有一个是活的。”盛某说,当时他立即打车赶往殡仪馆,后来发现孩子果然还活着,就跟着120急救车一起把孩子送回医院救治。
合肥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说,当天上午在例行检查遗体时发现一个箱子里还有微弱的啼哭声,打开一看,一个瘦弱的男婴尚有呼吸。工作人员立即上报并拨打120,通知安徽省立儿童医院。
分析患儿当时可能处于“假死”状态
事后经调查专家组分析,患儿当时可能处于医学上的“假死”状态。据介绍,“假死”又称微弱死亡,是指人的循环、呼吸和脑的功能活动高度抑制,生命机能极度微弱。“这种现象比较罕见,感受不到呼吸、心跳、脉搏,四肢发凉,像是死了,其实生命活动并没有停止。只是极其微弱的心跳、呼吸等,只能用医疗仪器如脑电图、X光机透视等手段才能检测出来。”
救治医院已邀请顶尖医疗专家前来会诊
安徽省立儿童医院21日公布调查报告称,患儿当时可能处于“假死”状态,而当值医生、护工工作疏忽,导致患儿被误开出死亡证明、送往殡仪馆。目前患儿正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由于先天性畸形难以根本消除,仍处于生命危险之中。医院表示已从北京邀请顶尖医疗专家前来会诊,全力进行救治。同时,医院已作出决定:对查某进行停职调查,对护工盛某予以开除。
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反思认为,这起事件暴露出医院管理方面的漏洞:“如果当值医生多观察一段时间,护工送走之前多看一眼,事情可能都不会发生。我们将深刻吸取教训,加强制度建设,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杨维汉、崔清新)“法院要严格执行法定证明标准,强化证据审查机制。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冻、饿、晒、烤、疲劳审讯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