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除了进一步发展“两个毫不动摇”,多位专家认为此番表述有着不同以往的意义。
其一,此次会议首次强调两个“都是”和两个“重要”。这是此次会议公报一大亮点。两者并列进一步提升了非公经济的地位,形成了公平竞争的局面。除了特殊行业不能放开外,其他行业只要满足市场条件,公有制经济可有序进退和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可有序进入和发展。
其二,混合所有制被突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宏观层面,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制结构要避免单一性,要有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两者的合资、合作经济;微观层面,在一个企业中产权主体多元化,由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实现有机融合。
其三,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此次全会特别强调了对产权的保护。现行企业改革的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产权主体不明、产权不清、交易市场和规则不完善有关。完善产权制度是混合所有制的基础,是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的必要条件。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其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大幅降低,以致在六七十年代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对立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十三大 明确提出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方针。
十四大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十五大 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十六大 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
2005年 国务院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
十八大 进一步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田径教练孙海平16日在出席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相关活动时说,刘翔目前的恢复状况良好,明年将有可能恢复专项训练并重回跑道,“现在传他退役不退役还为时尚早”。刘翔如今已年届三十,就一名田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