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古镇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下塘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下塘烧饼”这个金字招牌,在挖掘传统美食文化上做文章。镇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在合水路下塘段打造建成了5000多平米的“下塘烧饼文化广场”。经集思广益,广场上设有徽派景观墙、中心雕塑、呼应雕塑、烧饼制作摊位、居民健身器材,广场南北两侧宣传墙上设有下塘烧饼由来及作法以及下塘古迹遗踪和下塘掌故传说介绍等。通过精心设计,旨在“传承古镇文化,弘扬现代文明,构建幸福下塘,惠及全镇百姓。”
“过去只听说下塘是千年古镇,但在镇区域的直观上没有感觉,下塘烧饼文化广场的建成,通过在广场上看、观、读,使人感觉到下塘悠久的传统文化就在眼前。”12月14日,在下塘烧饼文化广场,居民陶有山这样对记者说。
下塘烧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相传一次曹军伐吴,在合肥逍遥津被吴军打得大败,吴军追击曹军到下塘地域。曹军不敢明火做饭。这时一位军师将行军锅倒扣,找来树枝在锅下点着,“打”出来又香又脆的烧饼。故下塘烧饼“天锅地灶”的做法被流传了下来。
下塘烧饼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经不断改进,其馅料的讲究,面团的劲道,使得下塘烧饼有一种“香脆酥软、鲜美肥嫩”的口感。下塘烧饼走到了上海、南京、烟台等地市场,从业人员1000多人。
现在新建成的下塘烧饼文化广场上,每天都有十多家烧饼摊,下塘烧饼餐饮协会副会长陶胜利经营的“老龅烧饼”格外引人注目。陶胜利告诉记者,现下塘烧饼摊有300多家,每家的生意都很好,购买量大的顾客,都要头一天预约才能满足需求。
下塘烧饼餐饮协会秘书长李广春介绍说,下塘烧饼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变身”成为合肥等地的时尚小吃,深受市民的喜爱。在合肥,很多酒店还将“下塘烧饼”当做一道特色点心重点推荐,很受顾客欢迎。在合肥市区“下塘烧饼”摊上,4元钱的一个烧饼,还要排队才能买到。
为保护好“下塘烧饼”这个特色品牌,2012年,下塘镇成立了下塘烧饼餐饮协会,拥有会员100多人。协会对“下塘烧饼”制作的卫生、质量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现各家烧饼从业人员严格按照协会章程的规定,做到必须持有健康证明,销售烧饼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食品专用袋。
据介绍,作为下塘金字招牌的“下塘烧饼”目前已经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并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圆梦”。图为下塘烧饼中心雕塑。
(余先智张本金姚佳)
新闻推荐
4月28日至29日,造甲乡党委书记蔡继能一行远赴上海开展招商,深入企业拜访考察,乡人大主席周庆功陪同招商。4月28日下午,蔡继能一行前往上海市闵行区契伟实业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对该公司计划在造甲乡即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