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淮北梆子腔美人更美□张浩

来源:拂晓报 2014-01-10 22:15   https://www.yybnet.net/

在农村文化的大舞台上,梆子戏更是异常活跃,到2013年底,半年时间,梆子戏已送戏下乡演出215场。一场场演出恰如一朵朵盛开在农村大舞台的文明之花!

唱腔甜润,扮相俏丽,如梅花在舞台上绽放……

萧县梆子融入了现代文化元素,韵味丰富,它一枝独秀,萧县梆子艺术不由得让人赞叹:美哉,萧县梆子腔!

在农村文化的大舞台上,梆子戏更是异常活跃,到2013年底,半年时间,梆子戏已送戏下乡演出215场。一场场演出恰如一朵朵盛开在农村大舞台的文明之花!

老艺人世代传承

梆子戏源远流长

萧县梆子戏,源于淮北梆子戏,结合淮北土语和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由于它的曲调中吸收了淮北坠子翁、鼓书说唱、叫卖声和劳动号子、船工号子等音调,唱腔高亢激昂,朴实大方,所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有时农民百姓下地干活回来,敲着锄把,咋着响鞭,哼上几句梆子腔,舒心开怀,乐哉美哉。

据梆子戏老艺人世代言传,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2年),四大古老剧种之一的“西梆”就流传到萧县。此后受皖北当地文化、方言、习俗的影响,加上当地及其他戏曲形式的影响,也顺其自然地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淮北梆子戏,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腔多韵味独特

唱腔上独树一帜

淮北梆子戏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唱腔结构,角色行当上。这个剧种的唱腔慷慨激昂,高亢健壮,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曲调板式丰富多彩,不同于其他兄弟梆剧的突出特点是花腔多、甩腔多,节奏变化明显、旋律对比鲜明的大段成套唱腔,这就是淮北梆子戏唱腔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法。

淮北梆子戏在角色行当上,以红脸、黑脸和帅旦(武旦)为主要角色。黑、红脸的唱腔高亢激昂,动作粗犷,架势夸张,在舞台上洋溢着雄浑、豪放的阳刚之美。旦角行当大都采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发音多用口腔共鸣,声音圆润,音域宽广。

1954年萧县成立了梆子剧团,并进入城里演出,标志着淮北梆子戏这一地方剧种的形成和成熟。剧团几度风雨,几度辉煌,培养了一大批在当地有名的演员。那时淮北梆剧四大名旦曾风靡剧坛,这四大名旦是马凤侠、董兰香、郭秀兰、蒋香娥。她们对淮北梆子戏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马凤侠唱腔甜润优美,吐字清晰,花腔运用自如,表演细腻入神,在淮北梆子戏的唱腔上独树一帜,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她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理事,现在为萧县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与之同时,萧县梆剧团还涌现出红脸王于超兰、黑脸王窦广田、武生郭公升等一批淮北梆子戏的优秀演员,他们培养和带出了一批梆剧新秀,为淮北梆子戏传承奠定了基础。

李家高任萧县梆剧团团长时,正是戏剧低谷时期,他带领演职员工奋力拼搏,更新剧目,寻找演出市场,坚守了淮北梆子戏这块阵地。之后萧县梆剧团一任又一任团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淮北梆剧青年演员,使淮北梆子戏得以传承和发展,萧县梆剧团也立于不败之地。

活跃农村大舞台

圆了百姓看戏梦

萧县梆剧团成立60年,排演了100多台剧目,演出的淮北梆子戏主要代表剧目《十五贯》、《铡美案》、《狸猫换太子》、《桃花庵》、《穆桂英挂帅》、《白莲花》等曾风靡皖北,活跃在农村的文化大舞台上。

1975年萧县梆剧团创作、演出的淮北梆子戏现代戏《两张发票》荣获原宿县地区文艺会演创作、演出一等奖,并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舞台戏曲片,搬上了银幕,并在全国放映。在那个文化凋零的年代,此剧能以淮北梆子戏的表现形式反映火热的农村生活,应该是梆子戏发展中的时代标志。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现代传媒手段多样化,淮北梆子戏艺术受到了致命的冲击,戏剧走向低谷,戏曲舞台冷落。萧县梆剧团演职员工坚守淮北梆子戏的传承和发展不动摇,在困境中拼搏,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把一台台新戏搬上舞台。一台崭新的淮北梆子戏《浩然长歌》与观众见面了,参加安徽省第九届艺术节演出,一举荣获剧目、作曲、舞美、表演四项大奖,大大弘扬了淮北梆子戏艺术。

“政府把戏送到家门口,圆了俺们看好戏的梦,现在真好啊!”张庄寨镇武楼村82岁的武永春老人说。送戏下乡是政府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萧县梆剧团担当了这一重任。他们早出晚归,自带干粮,风餐露宿,认真演好每一场戏,干部、群众好评如潮。到2013年底,半年时间,已送戏下乡演出215场,一场场演出恰如一朵朵盛开在农村大舞台的文明之花!

梨园年年花正艳,艺无上境再登攀。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萧县梆剧团的演职员们戒骄戒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追求淮北梆子戏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继续创作,排演了发生在萧县境内的宣传孝文化的淮北梆子戏《芦花谣》,请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吴彦秋担任导演,作曲在淮北梆子戏旦角唱腔上进行大胆改革、创新,使之与豫剧唱腔完美结合,做到以情托声,以声带情,声情并茂。2012年在全省小戏折子戏调演中,淮北梆剧《芦花谣》获得演出奖,青年演员王威亚、胡举凤获得表演奖,展示了淮北梆子戏的艺术之美,梆剧演员的人生之美。

当前,为了适应观众对淮北梆子戏艺术欣赏的需求和生活节奏的变化,萧县梆剧团大胆探索和改革淮北梆子戏唱腔结构和角色行当以及服装道具,融入了现代文化元素。角色行当由原来以黑脸、红脸为主转向以旦角为主,旦角演员重唱工,唱腔婉转优美,听起来似戏似歌,韵味丰富,适合多层次观众口味。目前,剧团正在对淮北梆剧的声腔、表演、行当等进行系统性整理和研究,使之更加有利于这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近几年,萧县梆剧团坚持送戏下乡,演出1000多场次,观众达100多万人次,使人们享受了淮北梆剧之美。同时,与萧县戏剧家协会共同举办了三届全县梆子戏大赛和梆子戏调演,使淮北梆子戏艺术得到了普及和提高,人们不由赞叹:美哉,淮北梆子腔!

秋去冬来,天气渐寒。萧县梆剧团的演职员工在送戏下乡的舞台上正各展风采,给广大农民百姓送来缕缕春风,农村戏剧舞台鲜花绽放!

新闻推荐

城镇住房保障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记者  王思北)国务院法制办28日就《城镇住房保障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规定,对住房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住房救助对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淮北梆子腔美人更美□张浩)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