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布包”书记的闪光人生

来源:拂晓报 2014-04-18 20:35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第1版)由于宣传工作到位,思想工作细致,村民对美好乡村建设有了深刻的共识和认同,积极配合拆除房屋,使得美好乡村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2012年12月的一天,由于当时建村活动室围墙时没有留下水道出水口,影响了环境卫生,他便拿起大锤在围墙下打开出水口,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还没有顾上休息,就接到镇里的通知,要他去杨屯商定美好乡村建设事宜。他马上骑车去了杨屯村。当天天气寒冷,一身大汗未消,导致其高热不退。第二天到医院检查,他又患上了肺积水。在医院住了几天,看病情稍有所好转,他就急忙出院忙着工作。 

2013年4月,大屯镇关庄行政村杨屯中心村成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第一批中心村,陈德领把办公地点安排在杨屯,长期驻守在杨屯现场指导。他积极与老干部、老党员谈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一个月的努力,杨屯村137户村民全部签订了合同,确保了美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在住房建设过程中,陈德领召开村民会议,选举德高望重的同志参与到其中,记工、记账、核算等全由村民代表掌握,笔笔都有明白账,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他要求工程要保质保量,造价不能高,非建设性开支不能有,不能给群众带来经济负担。据调查,杨屯村第一批工程完工后,每户工程造价远远低于其他乡镇的同样工程。

长期超强度工作,使陈德领的病情一天天加重,2013年4月末,他不得不到上海做手术。术后,医生再三叮嘱,病人需要在医院接受最低三个月的观察治疗,回家后必须静养,不可过于操劳。

然而,病情稍有好转,陈德领就对在医院照顾他的女儿说:“咱村的美好乡村建设正在进行,我不回去,心里难受啊!”女儿说:“你已经病成这样,不要再问这些事了。”他却说:“我是村支书,不问能行吗?我是共产党员,不能因为一点小病,就离开工作岗位。”伽马刀治疗需要10天一次,为了能够尽早出院,他要求一天一次,苦苦哀求主治医师批准他早日出院。在女儿的陪同下,陈德领于去年6月回到家中。刚到家,未来得及与妻子说一句话,他就骑车赶到杨屯村查看美好乡村建设情况。妻子心疼他,待其回家后,偷偷地关闭了他的手机。半天没人打电话,他感觉到有点不对劲,就问妻子要手机并十分严肃地训斥妻子:“村里的事情那么多,别人有事找不到我怎么办?”妻子流着眼泪说:“你身体那么虚弱,安排别人干不行吗?”陈德领对妻子说:“杨屯村美好乡村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事情那么多,我不去心里不安啊!等任务告一段落,我一定在家静养。”2013年秋季的一天,陈德领一大早来到杨屯村,与村代表一起丈量宅基地。到了下午,他肝部疼痛难忍,坐在地上一动不动。村民劝他到医院治疗,他说没事,一直坚持到晚上。回到家连口饭都没吃,就被送到淮北人民医院。医生从他腹中抽出十几斤的水。出院后,他又带着导流管忍着疼痛到杨屯村谋划工作。村民看了都十分感动,说:“有这样的好书记,我们村的美好乡村一定能建好!”

2014年,陈德领已经多种疾病缠身,但仍时时刻刻关心行政村的各项工作。3月7日下午,镇土管所的同志到他家商谈土地复垦工作,商谈了一个多小时。晚上9点多,陈德领倒在家中……

倾情为民

“救火书记”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

“‘救火书记\’来了!”自2011年午收过后,关庄村黄楼自然村的村民见到陈德领都会亲切地与他打招呼。当年6月初,麦收期间,黄楼村的一块100多亩的小麦丰收在望,还没来得及收割,周边收割完毕的邻村麦田里突然燃起了大火,火势凶猛,眼看着十几万斤到手的小麦顷刻之间就会化为一片灰烬,陈德领闻讯后及时赶到现场,带领干部群众深入火场扑救,成功将大火扑灭,为群众挽回损失10余万元。其“救火书记”的雅号也开始在群众中不胫而走。

“群众利益无小事”,陈德领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担任村支书15年来,一路洒下了倾情为民的阳光雨露。村里的群众无论大小事找他,他都热心接待,及时帮助解决。常常是天不亮,就有人敲他家的大门,有时夜半三更,他还在与人交流谈心。李屯村李某某父子不和,李某某天不亮就到陈德领家找他,陈德领了解情况后,多次做父子两人的思想工作,李某某的儿子在他的耐心说服教育下,向父亲承认了错误,一家人和好如初。徐楼村村民徐某某,因对美好乡村建设认识不足,思想转不过弯,傍晚到陈德领家反映情况,陈德领耐心细致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天色已晚,陈德领推着车子把他送到家中。黄楼村黄某某兄弟二人因争地边,发生口角,多年不和,陈德领了解情况后,就到黄楼,把兄弟二人叫到一起,谈问题、谈思想、谈纠结的原因,通过大半天的谈话教育,兄弟二人相互认错,和睦如初。

作为村里的书记,陈德领经常挨家挨户调解民事纠纷,使群众之间的矛盾逐渐减少。该村也由一个老大难的“上访村”变成了处处工作挑头、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村”。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进城务工,老人、孩子、妇女留在了农村,陈德领十分关心这些弱势群体。老人居住的多是老房,每逢刮风下雨,他都冒着风雨查看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否漏水,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栾寨自然村村民刘义权年过古稀,孤独一人,患有精神病。陈德领看到他吃的是发了霉的面粉,十分难过,马上为他买来米面。为使刘义权过上幸福的晚年,他积极联系敬老院,安排他在敬老院里生活。杨屯自然村民王张氏,已90多岁,生活困难,陈德领自掏腰包给她解决眼前的困难。陈屯自然村村民陈广上,父母早逝,是个孤儿,陈德领经常与他谈心,年关给他买新衣服,新学期开学给他买新文具,还组织村“五老”人员帮扶结对,联系学校免收他的一切费用,使陈广上生活上有了保障。村民文英,家境贫寒,一口锅用了十几年。有一天,她家的锅烂掉了,她扛着锅要到集市上修补,陈德领看到后,马上掏钱让她买口新锅。文英十分感动,逢人便夸陈德领是一个大好人。

整日里忙于处理村里的事,调解群众纠纷,陈德领唯独没有为妻子分担一点辛劳,没有为自己的子女谋求半点私利,也没有顾惜过自己的身体。有时妻子也忍不住埋怨:“家里的活你一点不干,天天在外忙,图个啥?”他笑着对妻子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村支部书记,全村几千口人都看着我呢,家里的活还得辛苦你了,我欠你的往后补。”陈德领就是这样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自觉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清正廉洁

“布包”书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陈德领随身经常带着一个布包,那是他的妻子用女儿的工作服缝制而成,十几年来没有更换,包里放着文件、村民待办的证件和民情日记。

两袖清风,一尘不染,陈德领忠心耿耿做人民公仆,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时时处处严于律己。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布包”书记。

他在担任村支书期间,经常到4公里以外的镇上开会,总是坚持回家吃饭,时间太晚了就在镇上吃一碗面条,从不下饭店大吃大喝;他在为群众调解纠纷、解决困难的时候,也经常饿着肚子,从不在村民家中吃饭。

在“村村通”工程实施过程中,资金没到位,他就用自己的钱先行支付,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在建设杨屯美好乡村时,尽管妻弟经营建材,他却执意不从那里进料;为了降低建设成本,他不顾自己的身体,亲自到商丘钢材市场,看质量、谈价格。他去了多个砖窑厂,看砖块的大小、称砖块的重量。因为他的精打细算,杨屯村住房建设成本比其他地方的住房建设成本降低了很多,群众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就在他去世前几天,他还安排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帮助村里建农民图书馆和文化广场,并利用朋友关系支持村里发展园林绿化产业……  

丰碑无语,行胜于言。陈德领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丰富内涵,践行了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他为群众做的那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实事,永远铭刻在广大群众的心坎里!

新闻推荐

桃山是曹村镇的一个小山村……追寻桃山驿□周宝芳

桃山是曹村镇的一个小山村……

相关新闻:
大绿宿城大美宿州2014-06-11 22:09
猜你喜欢:
评论:(“布包”书记的闪光人生)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