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伯辉·
近日,笔者到河东西门口某诊所取一种辅助睡眠的药,医生开处方时称,此药虽属低价药,但现在贵了。起初,笔者以为贵不了多少,可到交款时才知道,这种药的价格由之前的60粒5.6元,升到现在的100粒38元,平均每粒贵了四倍多,且不能刷医保卡,要付现金。后来,笔者致电市卫生部门咨询,据称该诊所已由公立性质改为民营。
据笔者了解,国家发改委5月8日宣布,将取消280多种低价西药和250多种低价中成药的最高零售限价。由于低价药利润低,厂家或零售商生产和销售的积极性不高,以致市场供应少,患者难以用上低价药,国家出台此政策目的是鼓励生产商、零售商多生产和销售低价药,以缓解市场低价药供应紧缺的状况。
笔者认为,国家取消低价药最高零售限价鼓励企业增加市场供应本意是好的,但其中对生产和销售的获利渠道似乎还不够明确,生产和销售企业势必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就会造成药品供应多了,但价格也高了,惠民效果“打折”的情况。是故,国家应对生产、销售低价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其次,市场价格监管松懈不得,要防止低价药改头换面成高价药、“暴利”药。再者,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医疗机构都应尽早跳出“以药养医”的怪圈,并加强对药品采购招投标环节的反腐力度,使药品价格维持在合理的水平。
医疗卫生乃关系民生之大计,笔者建议各级相关部门切实监督管理,让老百姓不再承受“看病难、看病贵”之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 廖双艳)持续的高温天气使空调风扇、凉席凉枕、防晒霜等降温防晒商品热销。为此,商家抓住商机,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大做“清凉经济”文章。 空调、风扇、空调扇等是夏季最“抢手”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