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最好的保护是利用

来源:宣城日报 2014-08-15 16:18   https://www.yybnet.net/

宣城历史悠久、人文璀璨。两千年过去,留存下来的除了那些久远的传说,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矗立在各处的古建筑。

在很多地方,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古建筑正在迅速的消亡,城市正在迅速的“失忆”。而我们应该庆幸,在宣城市境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特色鲜明、脉络连续的古建筑群。它们散落在城中或乡村,历经风雨依然留存。

这是一笔难得的文化“财富”。一座当代的仿古建筑不管外形多么精巧神似,但如果没有历史遗存,它充其量只能是个“赝品”。相反,一座古建筑无论多么破旧苍凉,其文化内涵和历史痕迹总会散发光彩。保护古建筑,就是留住我们的文化积淀和城市“记忆”。2009年,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将200口古井纳入文物保护范围,启动古井保护系列工程,书写“井的故事”。优美的西湖边古井成为风景,繁华的闹市区街道为古井让路。通过几年的修复重现,这些见证历史变迁的古井,融入杭州的现代文明,井边文化成为杭州城的一张闪亮名片,为杭州古城旅游文化提供了新的空间载体。记录历史、展示文化,甚至承载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正是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最好的保护是利用。有专家指出:保护古建筑,要在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利用让它们继续“活”下去。宣城市泾县、绩溪、旌德三地,分布着1000多座古建筑,时代从明代早期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充分体现了皖南民居的演化过程。这些深宅大院、世家院落、庙宇殿堂如果在修复后关门落锁、无人问津,就会失去人气和生活气息,寿命肯定不会长久。合理利用却能为古建筑获得新生。绩溪对龙川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胡宗宪故居等宋明大院的保护开发,泾县查济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明清民居在修复后对外开放,不仅提升了宣城市乡村游的文化品位,还为宣城市古建筑保护和利用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通过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让古建筑不仅留住历史,还焕发生机,融入城市文明和市民生活,这是宣城市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新闻推荐

泾县四项技艺 成为省级“非遗”新客

泾县讯 泾县花砖制作技艺、宣纸制品加工技艺、后山剪刀制作技艺、榔桥木梳制作技艺日前入选全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至此,该县已有绿茶涌溪火青制作...

相关新闻:
秋月春风等闲度2014-08-19 16:17
走进叶家湾2014-12-30 00:18
猜你喜欢:
好男儿 入军营2014-09-23 00:22
评论:(最好的保护是利用)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