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咏梅诗云:“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寄托的是君子的情操:做人为重,忍受环境,对世间炎凉冷眼热风泰然处之。在人欲横流,尘世喧嚣中淡泊宁静、和而不同,这不就是报春不争春、傲雪不斗艳的梅花精神吗?把这首诗写照于一代水彩画大师——王肇民先生身上尤为合适。王肇民先生在八十年代后期曾写一首纪念李铁夫的五言诗:“共言钢铁骨,谁解雪霜心;草木馨香冢,丹青寂寞人”。其实王肇民先生在70岁之前就是丹青寂寞人,他与世无争,潜心书画做学问,其高超的绘画及绘画理论却不受学院及艺术界的重现,被冷落、被边缓化了。
中国有句古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九十年代以后,这位面对各种困境与坎坷,耐得住寂寞、致力于艺术创作与教学的老艺术家终被世人所认识。2002年获教育部“德艺双馨”荣誉称号,后又被广州美术学院聘为终身教授。2007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等部门主办的“百年王肇民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美协原主席靳尚谊等全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都对王肇民的艺术给予较高的评价。全国美术界誉之为“画坛昆仑”、“中国当代水彩画第一人”。其绘画作品,特别是水彩画作品,被美术界赞誉为“百年一峰”。是一百年来西方写实主义绘画进入中国后达到成熟的真正标志之一。其“形是一切”、“人当物画”、“物当人画”等理论思想受到美术理论界的普遍认同,其对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里我们要欣赏的是王肇民先生的水墨画《梅花图》。该幅作品纵68㎝,横34㎝,写于80年代末,刊登于1990年出版的《萧县文史资料(第四集)》中。王肇民不仅画水彩画,其素描、油画功底极深,其水墨画山水、人物、花鸟都很精彩。该作品是水墨花鸟中常见的梅花图,仅落穷款,特别简单,却脱尽俗霭,具有天真、纯朴的自然之美。
该作品所表现的是一株老干梅花,先生用毛笔(也可能是水彩笔)沾着水墨先画梅花主干,从下而上用中锋尽情挥写,反复几笔后又斩钉截铁戛然而止。一苍古老拙、坚韧不拔、冷凝傲强之势跃然而生。由老干生发出三根枝条,底枯上实,虚实相生,奇崛多变,枝条围绕主干遒劲弯曲,展现出一种不畏严寒昂扬向上、豪放不羁的姿态,表现出勃勃生机。上实枝条上疏花秀蕊,或含苞待放,或迎寒怒放,尽显出梅花的劲俏幽香、清韵傲骨,枝干曲劲相映,一股冷香拂面而来,展现出冷梅神清骨峻的风姿。
该作品虽为常见的梅花图,却有着极其精彩的方面。一是构图简洁精巧,循理合规。该作品仅画一株老干梅花,一主干,四枝条(两枯两实),实枝条上稀疏点上不多又不少的花蕾与花蕊,简单明了,简中不能再简了。但越简越难画,这需要作者沉着而成熟的构思,需要下笔准确无误的功力。特别精彩的是其主干与四枝条完成了“起”、“承”部分;而一枝上端生发出一倒钩小枝条,有花有蕊,活灵活现,完成了构图上的“转”、“合”部分,使其构图简洁、精巧、完整,此倒钩小枝条成该画的点睛之笔。
二是布局新颖独特、平中见奇。此作为倒“C”字型布局,似极富张力的剑弩,其所落穷款恰如其分,似剑弩屈张的着力点,整个布局有剑拔弩张之感,从画理上说是险中寓平、平中见奇的至高境界绘画的表现。这种表现形式极为少见,这是大家之手笔,体现了大家深厚功力之所在。
三是借物抒情,以物言志。绘画是表达思想的,通过外在的形式表达内心的世界。王肇民先生曾强调在平凡的物象中要发掘事物内在的精神品质,把物当人来画,赋予画中对象以生命、性格。该幅作品就是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表达了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真实情感与物象融为一体,做到了主客观的统一。王肇民先生曾在读了一位友人的梅花诗后自作梅花诗一首:“先生不识岭头村,惯把冰容化美人。谁解此花心更苦,结成梅子尚酸辛”。此诗就是对该画的最好评析。从诗文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画家不为世俗所困,不为艰难所怕,忍受着孤独与坎坷的人生,却坚定崇真尚实的信念,孜孜追求着艺术的至高境界。我们从这幅作品里也似乎看到画家风骨棱棱、坚忍不拔、一丝不苟、勇攀高峰的身影。
该幅作品可以说这是脱尽俗霭、崇真尚实、化繁为简、化零为整、追寻传统、大胆创新,让画面达到统一、协调、稳定、坚实艺术效果的成功之作。
王肇民先生的作品大都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流入市场的较少。该作品为萧县一老干部收藏,弥足珍贵。后被一盗画团伙偷盗后转卖给徐州一画廊,我有幸在该画廊发现后即购入囊中,恰又遇到王肇民先生的得意门生——湖北美术学院教授陈运泉先生来到宿州,当我把王肇民先生的该作品展现给他看后,陈教授激动不已,欣然裁纸配题诗堂“烟雲绵欣”四个大字,在落款中题曰:肇民先生为一代宗师,其水彩作品精典厚朴,非一般学人可及。先生所言绘画中“形是一切”名言亦画学精义,启迪后学,功德大焉。见先生作品如见先贤,敬而书此以志。观云石泉戊子雪后于听风阁。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0月24日上午10点,中国书法之乡华夏行三省四地书法作品联展(安徽埇桥、安徽寿县、江苏淮安、浙江桐乡)在市博物馆南厅正式开幕。市委常委、埇桥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