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以改革和法治防止“审批崩塌式腐败”新华社记者 徐扬

来源:河池日报 2014-11-01 17:14   https://www.yybnet.net/

 

最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局长徐进辉10月31日介绍,今年最高检共查办国家发改委受贿案11案11人,其中国家能源局5人、价格司5人、就业和收入分配司1人,价格司领导班子多数涉嫌职务犯罪,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家中搜查发现现金折合人民币2亿余元。

透视国家发改委这几个司局出现的“崩塌式”腐败,不难发现,案件高发区就在位高权重的审批部门。能源局、价格司,光从这些部门的名字就可管窥分管工作的重要性,如事关国计民生商品的定价权,重大项目的“准生证”,凡此种种,称得上责重权大。由此衍生的“跑部钱进”现象,就是由于有人拿着审批权在搞寻租,做生意。

长期以来,审批权过大、过于集中,缺少监督,又缺乏透明,导致审批公章成为少数官员手中的摇钱树。在一些政府部门设立的一审一批两个环节,“拿钱好办事,没钱等着办”的情况屡见不鲜,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党纪国法,对惩治审批腐败不可不谓“雷霆万钧”。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郑筱萸,以受贿罪、玩忽职守罪两罪并罚,被执行死刑。

铲除“审批腐败”的土壤,一手要靠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权力得到分解和制约;另一手要靠法治,将权力控制在笼子里。去年以来实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这一向审批权力开刀的改革之举,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简政放权,不断挤压权力寻租滥用的空间。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出明确部署。如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旨在消除权力寻租的空间;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则是要堵上滥用权力的后门。

审批腐败是毒瘤。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四中全会设计的路线图和施工表,尽快贯彻落实,向公众亮出自己的权力清单,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事项,对于易生腐败的审批领域真正做到阳光透明,让审批蠹虫无利可贪、无处藏身。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新闻推荐

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今年将超过61%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记者

 

王宇)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3日表示,今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超过61%,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人力畜力为主转...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以改革和法治防止“审批崩塌式腐败”新华社记者 徐扬)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