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山色分外迷人。天华镇黄镇村的一片山坡上,绿油油的水栀子长势喜人。这里原是一片火烧迹地,漫山遍野的芭茅无人问津,一到冬天,枯黄的茅草显得十分萧条。让这片山重新焕发生机的,正是2013年来我县投资创业的客商——浙江省安吉县王林松等人。
“为了除去这些芭茅,我们想尽了办法,光请人工割除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老芭茅割去了,不久又会长出青苗。后来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在最佳时机采用机械喷洒除草剂的方法,才收到较好的效果。”王林松在老家就是种植水栀子的,去年,来我县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承包山场种植水栀子。他看到黄镇村的这片山场适合种植,经镇、村协调,从该村20个村民小组240多户农户手中流转山场近2000亩,建起了涌鑫水栀子种植基地。他介绍道,“除去芭茅后,去年底开始在这片山场栽植水栀子苗木。现已经栽下了1000多亩。”
据他介绍,水栀子是提取天然色素的较好原料,根、叶可作药材,还可在园林中作绿篱用,是一种集绿化、观赏、药用于一体的植物,在国际市场上是热销农产品,经济价值高,前景可观。预计第一年亩产约700斤,收益约每亩3000元,第二年亩产可增至2000多斤,随着进入丰产期,产值会越来越高。他的合伙人钱冬冬说,“不仅如此,栽植水栀子,把荒山变成了宝山,让山场的使用价值提高了,还消除了森林火灾等安全隐患,保护了当地的生态。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既能拿到山场承包费,又有不少就业机会,收入增加了。”
“我还在山区其他几个乡镇建立了基地。下一步,将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并准备新建加工厂进行深加工,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王林松信心十足地说。
栽植水栀子,把荒山变成宝山,是天华镇林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天华镇山场辽阔,林业用地面积达20.67万亩,是全县森林资源总量、立木蓄积量最多的重点山区乡镇,森林覆盖率达73.5%。近年来,该镇坚持“生态立镇”战略,充分发挥山场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作为生态增绿、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林地流转大力推行林地集约化经营,采取规划引领、政策激励、项目扶持和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鼓励种植大户、企业发展林业产业,走规模化、品牌化之路,将毛竹、板栗、茶叶、柑桔、油茶、水栀子等产业培育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目前,该镇建成林果业基地7个,林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公司企业共26家,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0万亩、松杉等速生丰产用材林4万亩、毛竹林3万亩、板栗林2万亩、柑橘园0.5万亩、油茶林0.5万亩、优质茶园0.4万亩、水栀子种植基地0.3万亩,创立了天润峰茶油、天华谷尖茶叶、端宏竹业、涌鑫水栀子、桔子洲柑橘等品牌,马庙村被省林业厅授予“毛竹之村”称号。 (本报记者叶玲玲)
新闻推荐
1月14日,县体育局主要负责人率班子成员和部分职工到帮扶联系点弥陀镇圣迹村开展帮扶慰问活动,送上了全体职工捐的5300余元慰问金,及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县体育局一行先后来到该村“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