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自1977年恢复以来,成为国家选才的重要通道。据统计,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在2009年达到2145万人,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然而,文理分科”一考定终身”等高考招生制度影响一些学生全面发展的弊端日益显现。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勾勒出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清晰轮廓。随后,上海、浙江两地率先试水高考综合改革:高考不分文理科,英语“一年两次考试,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
众所周知,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高考,都主要是按文理分科,考察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外加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成绩,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x,高校在招生时依据这些考试的高考总分数进行录取。而此轮改革,不仅从考试科目,而且从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目的就是探索招生录取与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首先,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本轮改革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 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其他改革的内容还包括: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省份;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地方性高考加分只适用省属高校当地招生;提升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等,共计12项改革。
对于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少高校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英语考试首次打破“一考定终身”,彰显了此轮高考改革“啃硬骨头”的决心。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说,英语“一年两考”,有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北京大学教授宋伟说,“文理不分科”将培养更多综合型学生,储备跨学科、具备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新型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郭为禄说,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唯分数论”就是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梁小涵)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