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李心军: 双年展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来源:南国今报 2014-12-15 19:33   https://www.yybnet.net/

画家李心军今报记者岑炜鑫 摄李心军最新创作的柳州八景之一——《天马仙踪》李心军在本次双年展获得金奖的作品《水木清华》

第一届“美丽龙城”柳州艺术作品双年展已于12月12日开幕,在这场“高大上”的本土艺术盛会上,很多展出作品受到了观展者的追捧。柳州画院院长,柳州美协副主席李心军的国画《水木年华》从300多幅美术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美术作品金奖,备受瞩目。近日,记者走进这位画家的艺术世界,为大家呈现他独特的艺术人生。

今报记者谢永辉

都是内心冲动的驱使

1966年,李心军出生于防城港一个小渔村里。受当时的条件限制,从小喜欢画画的李心军没法接触正规的美术学习,但一直坚持着“涂鸦”式的摸索。在小学、中学时期,班级、学校的宣传板报总是由他一手包办。就这样,他打下了一定的美术功底。

1983年,李心军参加高考。在那个年代,考艺术专业并不普遍,他从理科重点班考上了广西大学化工专业。

进入大学后,李心军开始自行钻研国画,找不到老师学习,就经常到图书馆、书店去泡,找美术类书籍自学,对着挂历、画册上的画进行临摹。还参加美术、书法等相关学生社团。那时,他进入了画画的“痴迷”状态,上专业课时也经常分神画画,把课本画得脏兮兮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心态,既然有画画的冲动就信手画了。”他说。

不久,李心军便成为小有名气的“学生画家”,时常有人找上门来,请他帮画小插图。大三时,在学生美术协会帮助下,他在学校大教室搞了一次个人画展,展出了多幅得意之作,当时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四做毕业论文期间,为了缓和严肃、紧张的气氛,李心军拿了一幅自己创作的国画,挂到了论文室的墙上。他这个“自作主张”的做法,当时还得到了论文导师的赞许。

毕业分配的时候,李心军的同学都去企业、科研单位,惟独他选择了原广西石化厅创办的柳州化工技工学校。他理由是:“学校的假期多,我就能有足够的时间来画画了。”

如饥似渴求学路

1987年,李心军来到柳州,成为柳州化工技工学校的一名教师,同时也开始了系统学习画画的求学之路。1988年,他进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柳州分校。尽管是函授大学,但实行的是三年制,课程严格按照北京本部编制,人物、山水、花鸟、白描、工笔、写生等课程均有相当的要求。如今,柳州本土不少资深画家就是从这个学校出来的。比如,梁寿城是该校1985级的学生,毕业后又成了李心军的授课老师。

刻苦学习的李心军在函授学校如鱼得水,画技突飞猛进。毕业时,他被评为优秀学员,毕业作品还有幸得在中国书画艺术院展出。此时的李心军,开始尝试创作作品参加比赛。1991年,他的作品《山区早晨》在广西首届工人画展中获优秀奖,这是他获得的第一个重要奖项,也让“初试牛刀”的他信心倍增。此后,他的作品不断入围全国、全区展览,并获奖,知名度也不断提高。

尽管已从函校毕业,但李心军仍未终止拜师学艺。在不断学习古人技法的同时,他还继续跟随刚从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回来、在函校任教的画家韦雪峰学习。接着,他又拜在柳州画院老院长、著名画家汤漾门下,潜心学习花鸟画和写意山水画。

2007年,李心军进入广西艺术学院中国山水画研究生班,师从著名画家黄格胜。“黄格胜老师每年都下融水好几次,而且几十年如一日,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他用手中的画笔将苗山的山水和风土人情表现到了极致,这种坚持让我很钦佩。”他觉得,三年的深造,自己除了绘画技巧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黄格胜这样的名家精神的体会。

有一次在课堂上,有学生问黄格胜:“老师,您早已功成名就,现在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要画画?”黄一时间面露迷茫,停顿一会之后,反问道:“除了画画,我还能干什么?”李心军认为,这体现出黄格胜身上的一种“痴迷状态”,而无论做什么事,只有进入这种“痴迷状态”,才能做得更好。因此,他提出,画画不应该为画而画,要随心走,这样创作起来才有“饥饿感”,才能“画不厌”,画出真正的好作品。

沉淀多年渐出佳绩

柳州地区的苗山、侗寨一直都是画家们所青睐的创作题材,李心军也不例外。早在函校学习时,他就经常和同学结伴前往融水、三江写生,他的毕业作品就是一幅《苗山秋色图》。下乡时间长了,他对苗山的感触也越来越深,因此,最开始创作时,苗山风情成了他的主要方向。

2002年,他的国画《山里人家》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广西展区一等奖。随后,《苗家仙景图》《苗寨金秋》《苗家四季总是春》分别入选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美展”。他的《苗山清华》于2009年获“庆祝建国60周年广西美术作品展”二等奖,又于2010年荣获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画家创作,每到一个阶段,就有不同的心境。最近几年,坚持“随心而动”的李心军又开始画荷花。“荷花是花中君子,我喜欢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充满了正能量,不仅与当前反腐倡廉的主题相吻合,也契合追求高洁境界时代精神。”为了画好荷花,他走遍了柳州市区、郊区的所有荷塘,在不同的季节、时段,带着不同的心情,不厌其烦地去观察。

他在本届双年展获得金奖的作品《水木清华》便是一幅荷塘景色图。他采用泼墨的方式,再加以线条勾勒,乍一看上去似乎有些杂乱,但细看又别有一番韵味:碧绿的水草、绽放的荷花、半露的花骨朵、耸立的莲蓬、水面浮头的鱼、荷叶杆上的小鸟,无不展现出一派盎然的生机。

如今,李心军又启动了新的创作计划:他想创作一个柳州山水系列,特别是把柳州的新、老八景表现出来。因此,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到柳江沿岸漫步,细细品味百里柳江的美景。“为了画黄山,著名画家刘海粟七十年间十上黄山,柳州山水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建设的发展,也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我才刚刚开始。如何把柳州山水的美恰到好处表现出来,是我接下来探索的方向。”

后备人才需建培养机制

因为忙于工作和创作,李心军目前并没有收徒弟。不过,对于本土青年书画人才缺乏的现状,他还是深有感触。他说,现在,柳州书画界已有一定影响力的书画家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还有六七十岁的老书画家也在坚持创作,但二三十岁的创作人才比较匮乏,呈现出青黄不接的局面。

李提出,培育青少年人才,首先要营造艺术氛围,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创作队伍中来。“美丽龙城”柳州艺术作品双年展就是一个有益探索,能激发大家的创作欲望,也会加大柳州的文化影响力。双年展特设青少年作品征集,也将在孩子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他认为,接下来,政府还应从软、硬件方面,加大对美术馆、画廊、书画会所等机构的扶持,搭建更多的书画艺术传播阵地。

“在营造艺术氛围方面,艺术市场培育的因素很关键。柳州的艺术市场远远比不上桂林、南宁,很多年轻人从高校毕业回柳,因为作品没有市场,只能找其他工作谋生,书画创作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业余爱好了。这次的双年展将对获奖作品实行政府采购,有利于引导市民审美、收藏品位,推动本土艺术市场的发展。”

李介绍,目前,有部分青年人愿意画画,但是喜欢“闭门造车”,方法不得当,眼光低。针对这样的现状,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一方面,让青年人才多出去交流,扩大视野,增强创作自信心;一方面,将市内外老专家、中青代有艺术建树的书画家请来,开展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提本地的学术水平。如今,柳州画院设立的“画院讲堂”就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最后,李心军还建议,本土画家,特别是青年画家,应该以团队方式,有计划性、组织性地参加全国性展览,这样才能变被动创作为主动创作。

新闻推荐

柳州快速公交运营满一年,记者实地体验走访速度快了乘坐舒适 市民齐赞实惠方便

昨日下午,柳州市快速公交河南桥头站,乘客正在登上快2公交车。 今报记者 张存立 摄今报记者岑琴 毛秋雁 核心提示  &nb...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李心军: 双年展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