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龙壁山房文集》版本的由来——柳州古代文化风情录八笔

来源:南国今报 2015-02-02 16:53   https://www.yybnet.net/

老虎山下的龙壁回澜是柳州古八景之一涵通楼刻本《龙壁山房文钞》由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撰的《龙壁山房文集》五卷本影印版《龙壁山房文集》柳州印本 (资料图片)

●刘汉忠

清代著名文学家王拯(1815—1874年)一生著作丰富,诗词和散文之外,兼有经、史之作。他生前及卒后,著作多付刊版,也有未刊而散佚之作,已无从追踪。这些著作版本,只有寥寥数种收藏于柳州市的文献机构。这不免令人遗憾,也是今天应该实际注意的问题。

繁富的著作版本

王拯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散文为清代后期桐城派古文“岭西五家”之一;诗作意深而词粹,兼苏东坡、黄庭坚之长;词作与龚自珍、张惠言等并称清代词坛的“后十家”。时至今日,文学史著依然提及王拯的名字,或在诗文选集读到其诗文名篇,这足以说明他在晚清文坛的地位和影响。

王拯在京师为官时,曾将词作结集出版,《茂陵秋雨词》先后有二卷本、四卷本两种版本。诗集也曾有过卷帙不同的刻本,最全的《龙壁山房诗草》十七卷本王拯晚年亲自校订,后来付刻于桂林。文学史上以王拯的散文成就最大,而文集的出版也较为复杂,过程艰难。王拯早年每有所作,则随时辑抄成册。《翁同龢日记》就有“访少和,得读其《龙壁山房近稿》一卷”的记录。文集稿本在他晚年有《成有渝斋文钞》十二卷(册),既见于《清史列传》卷七十三《王拯传》:“著有《成有渝斋文钞》十二卷”,又记载于民国时期的《广西省述作目录》(1934年广西省统计局编):“未刊,内为辞赋、论著、奏议、书札、赠序、序跋、杂记、碑碣、志铭、行状、传记、哀诔、赞颂、箴铭共十二册,约二十七万言。《龙壁山房文集》只其中一小部分。”这个稿本今已不详所在。存世的稿本两种,分藏于南京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王拯病重之时,遗命后人将亲自校订的《龙壁山房文集》十一卷本送赴安徽任职的昔日京友挚友孙衣言作序。文稿一留,孙衣言历官楚北、江宁,以太仆卿内召,一直到因病乞退,再也没有联系的音信。光绪九年,孙诒让赴京应进士试,衣言嘱其子“访求粤西士人知定甫者,不可得”而“深以此书坠失为惧”。光绪十二年,他又将王拯文集稿本由其弟孙锵鸣托人转交王拯后人,并写成《书〈龙壁山房文集〉后》一文,以寄怀念之思。后来,这部稿本还是不知所终。笔者每读及此,即为古人情谊所感,又为乡贤遗稿佚失而叹。

王拯文集刻本最早的有《龙壁山房文钞》二卷,收录于唐岳涵通楼的《涵通楼师友文钞》。光绪七年(1881)陈宝箴辑刻《龙壁山房文集》八卷,光绪九年善化向万鑅刊行《龙壁山房文集》五卷,光绪二十四年出版的《粤西五家文钞》收录《龙壁山房文集》四卷。民国时期,诗、词、文集有或分或辑为合集的重刊本多种。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自2002年以来,整理有《王拯诗词集》,影印《龙壁山房文集》八卷本。近日《龙壁山房文集》五卷本也得以重版。一代文学名家的著作得以传承,这当然是值得庆幸的事,也是今天应该做的事。

陈宝箴辑刻八卷本的因缘

《龙壁山房文集》八卷本的刊刻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陈宝箴 (1831—1900年),字右铭,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他是咸丰元年(1851)举人,会试不第,曾随曾国藩办团练,升任知府,历官河南河北道,浙江按察使、布政使,直隶布政使,擢升湖南巡抚。任上,力行新政,兴矿务,设电信,置小轮,立制造公司,创南学会,主持时务学堂,办《湘报》。“戊戌政变”之后,他与其子陈三立一同被革职。

《龙壁山房文集》有陈宝箴光绪七年九月序,说“岁己巳,余居京师,尝从敞肆得先生今稿,手所羼易累半。既官湖南,惧遂淹沦,思永厥传,以晓学徒。光绪庚辰,改官河朔,乃以授刊,明年九月而工竟。”此序实由其子陈三立代笔,见于《散原文集》。陈三立也是一代诗文大家,此时侍于左右,多所赞画,为父代笔,事属自然。

陈宝箴得到王拯文集稿本是在同治八年(1869),至任职湖南时因为“惧遂淹沦”而刊传。序文没有明言其中因缘,但从陈宝箴的交游中可得究竟。光绪元年,陈宝箴署湖南辰永沅靖道,期间与赋闲在家的郭嵩焘来往甚多,结成政治观点投合的知交。郭嵩焘是晚清著名外交家,《中国大百科全书》称为“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近代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物之一。”现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论其祖、其父的思想源流时说陈宝箴“交湘阴郭筠仙侍郎嵩焘,极相倾服,许为孤忠闳识。先君亦从公论文论学”。王拯是郭嵩焘推心置腹的知己,这就是陈宝箴既官湖南之后将王拯文集付刊的重要因素。

向万鑅辑刻五卷本

《龙壁山房文集》八卷本刊刻仅两年之后,又有五卷本出版。此本录文98篇,八卷本录文102篇,八卷本未见于五卷本的16篇,而五卷本未见于八卷本则有11篇。两个刻本编次既有不同,而篇题、各篇文字之间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也就具有校勘和补辑的价值。

五卷本的辑刻者向万鑅,湖南善化人,曾任广西太平思顺道、桂平梧盐法道各职。集后有跋语,知此本是光绪九年在桂林“借抄于其家,将为刊行,适有平南之役,因属桐城徐椒岑主政编校,板式则依通政自刊诗集,庶易合并行世。”秦焕的跋语也说任职桂林时“获睹《龙壁山房诗集》,缠绵沉著,嗣响杜陵,心喜之,转以不见文集为憾”。现在文献机构收藏的大多是1934年的补版重印之本。据书前徐桢立序,知文集版片由向万鑅之子向述彭一直保存。要知道,这几十年正是历经动荡的岁月,如非有心之人,版片早就化为腐朽了。

民国时柳州刊印四卷本

《龙壁山房文集》四卷1934年的石印本。笔者很早就见过著录,但未详刊印于何处。前些年访书西湖孤山的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展阅之下,才知道为柳州所印。

书前有朱奇元序道及重刊始末。1931年秋,柳州县教育局委派何佩三赴上海采办仪器时,在书肆购得王拯《龙壁山房文集》一书。任职于广西修志局任职的柳州人朱奇元平生热心搜辑乡贤遗著佚文,主纂过民国《柳州县志》,以“吾邑文化自经咸丰之乱,久已衰微,于今尤甚,亟应将其重印,以饷地方人士”,于是与委员翁云衢、柯起渭、赖伯仁、李念修等人商议重印,并由李勉斋主持印刷事宜。

这部《龙壁山房文集》四卷,据《粤西五家文钞》本重印。依照原刻本,同时改易明显的文字讹误,付以石印。体例也改旧款为新式。原来拟以四号铅字排印,因书中生僻字太多不得已改用石印,而且“本地纸店存纸无多,先后所购纸色各不相同”,因此本书前后纸色不一,可知当时印刷条件的困难。书中收录文章计79篇,篇目及先后分次与八卷本、五卷本的《龙壁山房文集》有不少出入,其中有《与何愿船书》、《林颖叔方伯诗序》等文未见于他本。篇章文字也和其他版本有异同。录文标题下多标撰写的时间,也与他本不同。

印本的书题“龙壁山房文集”由徐培署签,并套印朱文“桂林徐培”、“甲辰进士”二印。徐培是王拯侄子王会中(字子随,号补园)的女婿,广西桂林人,光绪三十年进士。封面上还钤有“柳州县立民众图书馆”印,其旁戳记“中国民国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当为入藏时间。后来赠送浙江图书馆,另有“浙江图书馆”印,而“中国民国二十五年五月八日”钤记为入藏浙馆的时间。

为《龙壁山房文集》柳州印本作序的都是广西学界名人。民国初年曾任教于柳郡中学的刘介(字锡藩,永福人)是广西民族学研究的先驱,有名著《岭表纪蛮》。他提及当年在柳州时“景仰先生之名,详求先生之轶事,而未获一读先生之书”,可见乡贤著述迭经动荡,卷帙散佚的情状。书前另有黄诚沅序。此人为广西著名方志学家,武缘(今武鸣)人,主纂有《武缘县图经》《隆安县志》《上林县志》等。序中说:“旧学衰微,于今为烈。广陵绝响,来日可知。有人出而保存国粹,且于其乡先哲遗着尤加意蒐辑刊布,俾重光于世,非明体达用、知所先后者,孰能若是乎?”《龙壁山房文集》的柳州印本虽然简陋,然而地方人士对于乡贤著作的用心,正是传统文化承续不断的一脉。

新闻推荐

“走心情侣”将在隆安过除夕“坐骑”已升级为“房车”,两人计划年初一起行,朝云南方向进发

改装后的电动三轮车,加上雨篷后,显得更加舒适安全。(图片由丁一舟提供)◎《拉着轮椅上的女友走遍中国》后续报道今报记者佘玉冰  &...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龙壁山房文集》版本的由来——柳州古代文化风情录八笔)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