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这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漫步在流光溢彩的夜市,或赏灯,或放焰火,或猜灯谜……唐朝大诗人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中“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的描述是对元宵节盛况最恰当的写照。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书写元宵的诗作很多。其中,元宵诗经典之作当属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浓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就连戒备森严的帝国都城都“金吾不禁夜”,老百姓彻夜逛灯,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盛大场面?
历史可以有先后,吟诗抒发情怀则不必拘泥于历史。因此,辛弃疾可以留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千古名篇。风流才子唐寅自然可以发出“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的感叹!
宋朝人杨万里在《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蚕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祸福,谓之蚕卜,因戏作长句》曰:“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
儿女炊玉作蚕丝,中置吉语默有祈,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就说的家乡的风俗,透过诗篇便可知杨万里老家江西吉州的地方风俗,或者说南方养蚕地区的风俗。
据传,清朝大学士纪晓岚进入翰林院的那年春节,乾隆皇帝要在元宵节观灯,下令广制灯谜。
纪晓岚挂出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下联是:“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南西北模糊,虽是短品,也是妙文。”
细品这副对联,实际上又是一条谜语,上、下联各影射一个字,联起来是一项人们喜爱的文化活动,不用说这幅长联谜底就是“猜谜”。
在上联中,先用排除法“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从五色中提取“青”这个字素,再用“狐狼猫狗仿佛”来暗示“犭(犬旁)”,后面进一步从意思上强调“犬”的特性是“既非家畜,又非野兽”。“青”、“犭”合起来就是一个“猜”字;
在下联里,则是先从“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这句话中,用“包含法”析出“诗、词、论、语”四个字上都有的“言”,再从“对东南西北模糊”会意一个“迷”字,此时,谜底的“谜”已经昭然于世。余下的“虽是短品,也是妙文”八个字更是点明灯“谜”这种文学形式,虽然篇幅短小,其中的趣味却也妙趣横生。
闽南有首歌谣叫《元宵月正圆》,说的是“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民间关于对元宵节的记载很多,有祥瑞的期盼、爱情的相思、传奇的神话和生命的寄托……或许,月圆之夜,我们每个人的感受可能都不尽相同,但天上人间的梦境却能在元宵的夜晚变成了现实,春的气息也能在清新的空气中自由翱翔!
新闻推荐
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凝心聚力——热烈祝贺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春天的脚步,奏响催人奋行的乐章。今天,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大幕。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齐聚北京共议国是,光荣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