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会需要王海这样的“打假老板”

来源:宜宾晚报 2015-03-25 23:11   https://www.yybnet.net/

□ 毛开云

王海,42岁,山东青岛人。1995年3月,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厦买了两副索尼耳机,他意识到这可能是假货,紧接着又买了10副,依据《消法》第49条提出了双倍赔偿的要求,被称为打假第一人。如今,王海已经成为职业打假人,而且有了4家公司,仅去年一年,打假成本就在400万左右,总索赔额理论上有1000万。(3月23日《新京报》)

王海最开始的打假行为,确实有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因而人们对其打假行为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知假买假的刁民,也有媒体称之为“打假英雄”。刁民也好,英雄也罢,都是过去式了,王海当下的身份是“打假老板”,应该如何看待王海变身“打假老板”呢?

首先,说明假冒伪劣存在甚至非常猖獗。如果假冒伪劣销声匿迹了,王海就应该失业了。但从现在看来,王海不仅没有失业,而且将打假事业越做越大了,还成为了“打假老板”,不知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悲哀?毋庸讳言,有假冒伪劣存在,就要有“打假办”来打。很多商家都有“打假办”,但假冒伪劣始终打不完,给了王海变身“打假老板”的机会和空间。从王海有4家公司和去年总索赔额达到1000万可以看出,打假任重而道远。

其次,说明社会上的维权制度根本没有形成。《消法》有了,但有多少人会用《消法》维权?而且维权的成本太高、过程太长,人们根本耗不起。特别令人忧心的是,有的人遭遇假冒伪劣求告无门,被一个个单位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更伤害了他们与假冒伪劣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于是,他们要么忍辱负重、忍气吞声,要么就只能求助打假公司和“打假老板”。

市场讲究公平。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消费者和打假部门都对假冒伪劣熟视无睹、睁只眼闭只眼。正因如此,王海变身“打假老板”现实意义重大:一方面是对假冒伪劣深恶痛疾,誓与假冒伪劣死磕到底;另一方面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谁对假冒伪劣听之任之,就是对假冒伪劣的怂恿和支持。

王海变身“打假老板”,不管是以打假还是以赚钱为目的,只要其打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都是应该受到保护和敬仰的。只有当假冒伪劣彻底退出市场、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维权制度形成并得到强力执行时,王海才能从“打假老板”转身转型。而在今天,人们需要王海,社会需要王海这样的“打假老板”。

新闻推荐

最后的耍猴人

作者:马宏杰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铁葫芦图书出版时间:2015-3《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马宏杰用12年时间,跟拍了中国最后一代民间耍猴艺人在全国及边境地区行走江湖的故事。作者跟着耍猴人一起四处...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社会需要王海这样的“打假老板”)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