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受勋
位于翠屏区南部的南广镇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滇边岸”盐运重地,现存“盐道”、“盐局”、“官盐店”、“鑫堆栈”、“盐关巷”、“查验局界”界桩等盐运遗迹。光阴荏苒,南广古镇逐渐衰落,许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遗迹也破败残旧,它们记录和讲述着宜宾及周边地区一段盐运史。在城市化进程中,它们逐渐消逝,这将是这段历史的缺失与遗憾。
涉及数百万人口吃盐
民国时期,四川人工钻井汲卤制盐的盐场有近三十处,以富荣盐场为最大(“富”,富顺,清代属叙州府;“荣”指荣县),犍乐盐场产量次之。当局分区分岸划定了销售区域。犍乐盐场地处岷江中游,分属犍为、乐山两县管理,所产的盐通过岷江水道运输很方便,犍场之盐运销下河三岸:宜宾、叙永、纳溪。犍盐经宜宾销售区域又称为“滇边岸”。
犍盐顺岷江水运至宜宾,再销往宜宾南六县(庆符、高县、筠连、长宁、珙县、兴文)、南溪、江安、屏山,及云南二十几个县,涉及数百万人口的吃盐。据宜宾地方志记载,民国33年,通过宜宾运输上述各地食盐达34510万斤。而上述食盐大约有一半以上是从南广经南广河水道运出的。
走私贩盐避“盐局”
当时的南广有盐局,负责对盐运进行管理。盐局建在南广顺江街上,面对长江,青砖墙体至今仍很坚固。盐局门前的坝子就称为“盐局坝”。盐局坝下就是长江纤道,盐官坐在局子的窗下,喝着盖碗茶,透过玻璃窗,看纤夫拖着盐船经过。
盐局干收税的事。各盐场制盐成本有高低,征税也就不同,如清末民初“滇边岸”每引(一万斤)盐正税为168元,富荣盐场每引为240元。到四川军阀防区制时期,不仅盐税被截留,而且擅自增收附加税,“滇边岸”盐运到宜宾后,“川南王”刘文彩就以“护商费”的名义每引征收50元。其余在收盐税时,附加印花税、“马路捐”等多不胜数,杂税比正税多,盐价也因此昂贵,川滇黔边区百姓几个月吃不到盐是常事。于是,食盐走私就猖獗起来。南广镇在南广河回澜峡口,峡谷峭崖间只有一条通道,实在是设盐局的好地方。但走私贩盐的人行踪不定,回澜峡上、七星山上又有多条小路可走,私盐贩子可以迈过南广盐局达到逃税的目的。一时间,查缉私盐成了盐局的另一重要公务。
官盐店和“盐关巷”
清代盐制是“官运商销”,进入民国逐步改为“商运商销”。南广的盐店称为“官盐店”,是沿袭清代的称谓。
从盐局左侧转拐十余米便是官盐店,位于南江街上,下面就是南广河。走进大门是个天井,房屋俱为一楼一底木结构,当初官盐店的柜房就设在楼上。楼下俱是堆放盐巴的地方,盐巴回潮,楼下长年都是湿浸浸的。
官盐店左侧对面有一条直通河底的小巷,南广人称为“盐关巷”。清代在南广设盐关,对盐运进行管理,故有盐关巷之名沿用至今。盐关巷和栅子门码头相通。不同的是,栅子门码头是通用码头,盐关巷码头供盐运专用。
想当初,盐船挨着盐船停泊,岸上的人接踵摩肩。盐船边早挤满了牵着驮马的马哥头和背背篼的云南背帮。一般说来,盐巴就在河坝头过秤起运,并不需要先运送到官盐店里。南广的“搬运”将盐包从船上卸下来,三根杉树条棚成的架子上吊着一杆大秤,官盐店有一个伙计在那里负责过秤,另一个拿着账簿记账收钱。盐局的职员坐在河岸沙滩边,手里捏着一叠税票,过秤后即收税钱。人们将过秤后的盐包装到马帮的驮背上,装到背帮的背篼里。马哥头牵着驮了盐的驮马,背帮也负盐从南广下峒往上峒而去。待运盐的长途客走净,南广的“搬运”才将盐船上的盐包子驮在肩上,踏着上河梯坎,经盐关巷,把盐往官盐店里搬。
三里盐道至今完整
运盐的路径称“盐道”。 “南丝绸之路”从宜宾南广出发,取道于南广河水运,经落角星、月江、大窝、来复、庆符,然后改走旱路经高县、筠连,塘坝、至云南盐津,终点是到云南腾冲,这是宜宾境内“南丝路”的两条路线之一。原来的盐道现在大多面目全非。
但在南广却保留着一条相当完整的盐道。南广分为南广上峒和下峒两部分,上下峒间的南广河道暗礁密布,这五里路始终未通航,需马驮人运将货物搬过去,然后通过水道运走。从清代乾隆时铜盐互运开始,这五里路便成为南丝路驮马运输和背帮过往的路段,也就是“盐道”。虽有铁路、公路穿过南广,盐道毁损了一些,余下部分遂成交通死角,直至现在盐道约有三里大体完整。
从下峒到上峒,即今南广顺江、南江、兴隆、水井街的路道,两旁搭建的棚屋使盐道变窄,但其骡马蹄痕、背夫足迹至今仍清晰可辨。
行栈、堆栈和马店
马帮和背帮运来山货土特产,回程大多运盐。客人要在南广的栈房里住宿。宜宾的栈房可分为接待客人投宿和堆货的行栈;不接待客人,专用于堆货的堆栈;接待马帮投宿及驮运货物堆放的马店。这三类栈房南广都有。
南广上峒有三个行栈,下峒有行栈两个、堆栈六个。南广的堆栈以堆货为主,但也留宿客人。行栈中,“联友”最大,可住宿五十个客人。堆栈中,马步云“鑫堆栈”最大,在南江街,至今仍保存完好,两进院落式构造,左右两则是厢房,带阁楼,可接待带货的客商百人。
在栈房里投宿的客人,有“帽儿头”小菜饭管饱。昭通一带回族人很多,马帮和背帮中的回族人自带一小铜锅,每餐自己做饭,栈房备泡咸菜佐餐。至晚,各间客房里大多准备了一个火炉供客人烘干被汗水浸透了的衣服。还有老跑江湖贩运药材的客人在火炉上放置一装上水的铜盆,上置一筲箕,筲箕里堆放天麻,水汽蒸腾,天麻吸水而变得饱满润泽,更具“卖相”,可卖得好价钱。
南广的十一家栈房中有四家又是木船主,兼带经营木船运输。客人的货到了南广,再运走也就十分方便。
“查验局界”界桩今仍在
盐是生活必需品,滇边岸盐月销量约240万斤,旺季可达280-300万斤,运商就在民国初成立了同业公会:宜宾盐业行商会。参加行商会的有二十多家商号。民国初土匪猖獗,运盐解款常需武装保护,保商团应运而生。于是府河南广滇边一线,就有麻柳场张荣川、泥溪张显光、府河彭国华、南广马步云、庆符李华封等江湖闻人当了“团总”,南广护商大事由开“鑫堆栈”的马步云担任。
行商会、保商团也干查缉私盐的事,后来又成立了查验局,也查缉私盐。“查验局界”的界桩就嵌在南江街26号对门一家居民房的外墙上。这根界桩原本立在查验局原址———也是在南江街,而今查验局原来的房子已是片瓦无存,界桩也就遗留在地无人管,被住户装修住宅随手捡起,嵌在自家房子的外墙上,使这一盐运的物证保留下来。
新闻推荐
王石川近日,网帖《父母有义务带孙子吗》引发热议。调查显示,虽然大多数年轻市民(65%)认为父母没义务带孙子,但是近七成年轻人(68%)仍将孩子托付给父母带。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认为,不给父母“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