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八仙过海,绞尽脑汁,挖掘开发综艺娱乐节目,煞是热闹。一般来说,这类节目少不了明星闹场,明星闹完了(有的电视台可能认为请明星成本太高),一些电视台把目光转向课堂,将课堂提问搬上电视荧屏,如央视的《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等。即使在学校听课不怎么认真的孩子,回到家里,一有这类节目,就会看得如痴似醉,跃跃欲试,抢先回答主持人的问题,认为“我也行”。如果回答不对,通过看了电视的答案,学生也会留下较深的印象。如此说来,看这类电视节目,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所帮助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冷静地反思一下,学习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目的,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否也要作些改进?
传统认为,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应该保持神圣肃穆的气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老师们开展兴趣课堂的各种探索,形成不少科研成果。但是许多学校还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不起来,把心思放到学习之外的玩乐消费去了,教师烦躁无奈,家长心急如焚。
虽然学生对电视里的“课堂节目”感兴趣,但我们也不可能像电视节目那样,将课堂变成娱乐阵地,不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增加课堂的快乐氛围,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应该制订有针对性的教改方案,老师们更要从自身做起,主动作为,以人为本,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首先,要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老师脸上的笑容可以使教室内充满阳光,平等,互动,给学生自主的机会;其次,抓住某些细节展开,运用各种生动的形式,使之成为一堂课的“兴趣点”,不断掀起课堂的“小高潮”。另外,老师要努力提炼升华自己的教学语言,抓住要点而不失风趣,让教态充满魅力。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时代特点,设计让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
兴趣教学的空间很大,可借鉴的经验也很多,只要教师们肯摒弃老面孔,不断摸索实践新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投入诚挚的爱心,那么学生也会像爱上电视节目一样爱上你的教学,从而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掌握更多的知识。
新闻推荐
文化惠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在文化上的具体反映,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