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那些嗜书如命的人□ 童永胜

来源:河池日报 2015-04-23 15:56   https://www.yybnet.net/

 

一杯清茶,一盏孤灯,一本经书,端坐桌前,徜徉其中,物我两忘,此等读书情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渐行渐远。现在吾等,饭前手机,睡前手机,早上睁开第一眼,还是手机,所谓“手不释机”,书籍之乐,荡然已无。在此,笔者重拾旧事,重温些许古人读书往事,抚今追昔,感慨系之。

说起读书,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西晋皇甫谧。皇甫谧自小失恃,家道败落,被过继给叔父,年二十了,还游荡无度,犹不好学,人以为痴。

皇甫谧虽然贪玩,但人还是蛮孝顺的。有一次,别人送一个大西瓜给皇甫谧,他舍不得吃,进献给叔母任氏,没想到被任氏痛斥一番,说他“目不存教,心不入道”。任氏的确有教育方法,她语重心长地说,古人说了,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你一个西瓜,就想打发我,就算孝顺我了?见皇甫谧有所触动,任氏干脆大哭起来,说“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与我何有”,

 

皇甫谧无地自容,深有感触,从此改弦易辙,发奋读书,耽玩典籍,忘其寝食,成为大名鼎鼎的学者。晋武帝被他读书的经历感动,给他送书一车,时人称之为“书淫”。

中国是书香之国,非独皇甫谧,历史上刻苦读书的故事比比皆是。比如孔子的“韦编三绝”,匡衡的“凿壁偷光”等等,重读这些故事,至今仍让我们心潮澎湃。南宋学者洪迈,自小聪颖过人,过目不忘,但他认为“好脑子不如烂笔头”,3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他用毛笔手抄了3回,其读书之恒心和毅力,令人叹为观止,他所著的《容斋随笔》,至今仍影响甚广。

有些古人为了读书,不治产业,甚至到了家庭破裂的地步。汉代的朱买臣,家中贫困,箪瓢屡空,以砍柴为生,但他非常喜欢读书,常常肩挑柴担,手里还拿着书本,朗诵咀嚼,一边唱读一边走。时间久了,他的老婆崔氏也过不了这么艰苦的生活,看不到希望,觉得丢脸,要求离婚,选择了家道殷实的张木匠。后来,朱买臣以广博的学问,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当上了会稽太守,再后来,就是“覆水难收”的故事了。

当然,为了读书而家庭破裂,代价未免大了点,而如果为了读书而挥刀自宫,就更加不可思议了。明朝嘉靖年间担任户部主事的福建人柯维麒,为能一心一意修撰《宋史新编》,决心以前辈司马迁为榜样,忍痛自宫,去掉床笫之欲,只可惜,他编撰的史书,远远没有司马迁的《史记》出名。万历年间,福建还有个名叫王继祀的少年,读书非常刻苦,可青春期的萌动却使他躁动不安,时常萌发男女情欲,于是一咬牙,将自己的两个睾丸割去。

新闻推荐

让课堂跟电视节目一样有趣□ 黄皮夫

现在各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八仙过海,绞尽脑汁,挖掘开发综艺娱乐节目,煞是热闹。一般来说,这类节目少不了明星闹场,明星闹完了(有的电视台可能认为请明星成本...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那些嗜书如命的人□ 童永胜)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