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河南省去年共有1.7万名医生被处理,其中大多和乱开药有关。
一年处理1.7万名医生,说明对于乱开药这事儿,主管部门并未容忍,而是动起了真格。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即便是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医生开药也有望趋向谨慎,长期以来困扰患者与医疗体系的乱开药之病,看来也有望觅得对症良方。
由于医疗服务本身的专业属性,患者究竟用什么药,用多少量,决定权其实都在医生手中。既然如此,处理乱开药的医生,要说并不冤枉,甚至还相当有的放矢。尽管头痛医头,很多时候的确也能立竿见影地减缓症状,但对于乱开药这一病症,仅仅是给医生“上眼药”,恐怕还远不能彻底根治。
开药之乱,一在于多,二在于滥。前者很多时候也是患者出于自身便利的诉求,并非全是医生出于自身利益的引导;至于后者,则更多缘于利益驱动,并极大地损害患者的权益。可见,对于乱开药的认定,究竟属于哪种,首先应当有明确的区分与合理的界定,而这个边界,很多时候未必就一清二楚。
不仅如此,从一年处理1.7万名医生来看,乱开药现象何以如此普遍,是否能全部归之于医生普遍利欲熏心,恐怕同样值得商榷。真实的情形是,尽管一直以来取消以药补医的确动静不小,也不乏相关的改革与试点,但医疗仍需药来补的整体格局,并未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不仅医生的奖金仍然与开药这事儿挂钩,即便是撇开自身利益的关联,医生的任务量考核,也同样是诊费与药费收入,即便是为了完成任务量,都已逼得医生不得不乱开药。如此看来,仅仅是处理医生,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上述格局。
基于此,乱开药之病,仅仅让医生吃药还不够。唯有从医疗体系层面厘清医药关系,让医生没有乱开药的必要,才算是真正吃对了药。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
王希
陈炜伟)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