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
《医学界》杂志的调查显示,85.8%的医生表示,因担忧发生医患纠纷,他们在行医过程中为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进行过防御性医疗。(4月20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屡屡发生,医生采取防御性医疗,仔细想来也在情理之中。然而,防御性医疗是不该发生的,这是对人的生命缺乏尊重和敬畏。
当下,以人为本、生命为大,任何漠视生命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谴责。防御性医疗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方的风险和责任,却把患方推向了更加水深火热的境地,这与医方的身份和职责背道而驰。无论什么原因,防御性医疗都是必须遭到抵制的。时下的医患矛盾非常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防御性医疗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防御性医疗的出现,根源在于医患双方互不信任。医方总认为患方都是坏人,动辄就会暴力伤医;患方也总认为医方都是坏人,脑子里装着的全是红包和金钱。果真这样吗?显然不是。
根治防御性医疗,必须加强医患互信:医方要认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真正做到让患方信得过,做患者的知心人和贴心人;患方要理解和相信医方,纵有少数医生把红包看得很重,但绝大部分医生确实恪尽职守、救死扶伤。再说,患者即使对医方再不信任,但受了伤、得了病还得求医方,既然如此,何不“潇洒信一回”?唯有医患互信,消除心理隔阂,双方才不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惊人之举,比如医方的防御性医疗,比如患方的暴力伤医。
当然,加强医患互信,需要医患双方拿出诚意和行动,需要改革医疗机制、完善医疗法律制度,需要社会各方努力、共同营造医患和谐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记者查文晔)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发言人马晓光24日表示,经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商定,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将于5月3日在上海出席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后,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