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知识比感动来得更深沉

来源:北海日报 2015-05-17 12:25   https://www.yybnet.net/

近读刘克定著的《南风陌上》,这是作者的又一本杂文随笔集,分为“知人论道”、“枕上诗书”、“驿寄梅花”、“世相闲拾”四辑。这类图书乃日常给报刊所写文字的合集,内容颇杂。在这种“杂”里若梳理出一个脉络,可以管窥一个人的文风、文字感觉、志趣、个人品位、价值观等。

读此书,最大感受是其对知识的孜孜以求。且举一例。《荔枝生巴峡间》一文中,引用白居易的记述:“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并推论,当年杨贵妃吃的荔枝很可能从四川巴峡运去,这样路途近得多。如果从岭南运送到长安,时间上不赶趟,不能保证荔枝色香味的鲜美。文中还列举了其他例证和相关见闻。文章刊出后,老作家刘敬坤写了一篇名为《也说四川荔枝》的文章,讲述自己抗战期间在重庆见过小摊小贩卖荔枝,当时就惊奇过,不都说荔枝产在岭南吗?为什么出现在四川?别人告诉他,重庆卖的荔枝确实是四川产的,产地在泸州乡下。而且杨贵妃吃的荔枝就是四川的。其保鲜方法是,把新鲜荔枝摘下,立刻装入新砍下毛竹的竹筒中,装满几节竹筒,就把竹筒用棉被包装好,交驿站快马日夜奔跑,到长安时,荔枝仍能保持色香味。此文刊出不久,学者蒋星煜撰文跟进,在题为《杨贵妃与荔枝》的文章中说:“李肇《国史补》和乐史《杨太真外传》,都十分明确指出,杨玉环幼时在家乡(巴峡间)一直爱吃荔枝(土产),后来一朝选在君王侧,吃到岭南进贡的荔枝,滋味比巴峡所产更鲜美,从此就喜吃岭南的了……按照古籍记载,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进贡的荔枝同时从岭南、四川两处驰驿而直奔长安。《长生殿》的《进果》一出也是如此描写的。”蒋星煜长期研究戏剧,资料来源可谓权威,也算对刘文有了一个根本性的回应。刘克定是个作家,不是某个门类的专门研究者,但能注意到相关资料,引出话题,让大家深入探讨,并得到最权威的回应,这也是一种写作方式和写作目的。葆有好奇心,跟年龄无关,跟专业无关,是一种精神。很多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科学问题等)都是通过这样孜孜不倦的探索、追究得以解决的。

笔者最近一段时间在欣赏国内各类戏曲,因此对书中的《勾栏三谈》颇感兴趣。此文用上万字的篇幅谈论关于戏曲的谚语。“谚,传言也”,是凝结这着民间智慧的格言。他列举了潮剧中的“大板凳——位位坐得”,川剧中的“缺旦戏难演,无旦不成班”、“唐三千,宋八百,道不完的三列国”,秦腔中的“同朝的影子合阳的线,二华曲子耐人看”,“字不正腔不圆,一辈子唱戏都是粘、粘、粘”,越剧中的“千生万旦,一净难求”等众多俗谚,并一一进行阐释。笔者在东北工作期间,曾与二人转著名研究者那炳晨先生交流,听他讲起二人转中“生于民间,死于庙堂”,“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等语,深感民间文艺之凝练与文化自觉。克定先生关注并总结整理之,正是其情怀体现。

之所以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是因为当今一些写作者,尤其杂文作者、时评作者缺乏知识储备,成文时自觉不自觉靠情绪支撑,慷慨激昂却找不到着力点。要想言之有据,最终还得靠知识。自然,普通作者不是具体学问的研究者,用不着深入考究,但他们有责任把一些常识或者被刻意隐瞒的知识打捞出来,昭示读者。知识比感动来得更深沉。克定先生的努力提醒我们,为文有物,需要打好根基。

新闻推荐

嫌犯潜逃5年终落网

...

相关新闻:
冬瓜远销粤闽2015-05-22 12:22
吃得咸鱼抵得渴2015-05-20 12:23
猜你喜欢:
评论:(知识比感动来得更深沉)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