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台的北京市纯电动车“不限行”政策,大大催热了北京的新能源车市场。但这种热度究竟能持续多久,最终还要取决于充电桩能否顺利进小区以及充电标准的统一。笔者认为,在电动车保有量极低的北京,更需要一系列系统化的政策予以支持,单纯“不限行”的鼓励政策在现阶段起到的作用还很微弱。
电动车百人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多次表示,电动汽车要实现规模化、商业化,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家用车慢充的问题。因为以公用为主的充换电站建得再多也解决不了私人汽车充电问题,建得数量也有限,再怎么推也形不成一个战略新兴产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曾建议,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以固定的交流慢充设施为主,公共的快充为辅,这样的原则应该确定下来。
由此可见,让很多潜在消费者还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是充电桩进小区难,而不是是否限行。
此外,我国还面临着电动车与充电桩不兼容的问题。虽然工信部早在2011年就已发布了多项有关电动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方面的国家标准,但在充电条件,如电压、功率、通讯技术等参数上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目前充电桩缺乏兼容性。
不仅如此,各个品牌电动汽车的充电设备缺乏统一的标准不但无法形成规模采购,在发展路径上也会各自为政,很难形成规模效应,量到质的积累也会被延长。
未来的充电桩必须是公共性的,只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将充电体系成本降到最低,打消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根本顾虑。
“不限行”无疑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是一大利好消息,要想维持这一势态,势必要从最根本入手,尽快推进充电桩进小区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还要统一充电标准,这才是消费者真正想要的。
(刘墨)
新闻推荐
日前,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5年6月12日起,召回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生产的威驰、花冠汽车,共计302705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