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洋县谢村镇范坝村的秧苗早已经达到夏插条件,大部分水田也已经腾空,只等开闸放水就可及时插秧。然而按照往年惯例都是先交钱后给水,可是今年的水费收缴工作还没有启动,群众心急如焚。急忙中,村主任赶紧用新建成的民情在线平台向镇上报告。“没想到仅仅三天后,村里的夏插用水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村主任何红利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洋县在深化和拓展民情报告制度过程中,积极探索应用民情在线综合服务平台,让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民情走上了网络高速路,大多民急民难民忧民怨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新形势催生新机制
2012年下半年,该县磨子桥镇面对全镇社情民意复杂、矛盾纠纷多发的实际,率先探索推行以矛盾纠纷排查为主要内容的民情报告制度。经过半年多的探索运行,效果十分明显,深受百姓欢迎。2013年县上对民情报告的内容、运行程序和目标要求进行了规范明确,着力推动这项制度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实施。
然而在后期的运行实施中,各种紧急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山区交通不便,导致民情信息的报送及处理严重滞后,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针对这些情况,该县及时与上海洛勤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民情在线综合服务平台,并在全县各镇、街道办和部门推广应用。民情在线平台的建立使镇、村得以及时联动,大大缩短民情收集处理的时间,突破了解决问题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手机轻点触,民情E路通”的目标。
新机制促成好作风
龙亭镇三合村村民王敬文,遇车祸残疾,镇上通过民情在线平台得知后,及时看望救助,并上报民政局为他办理了低保,老王动情地说:“太感谢了,我还没顾得上去找哩,镇上就把我的困难解决了。”这一番肺腑之言,不仅道出了群众的心声,更道出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
通过深化民情报告制度应用民情在线平台,该县各级干部把群众的忧、急、怨、盼在第一时间转化为工作方向,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被动驻村为主动服务,让干群之间心贴得更近。为防止处理问题拖拉,该县规定,一般问题矛盾在2个工作日内处理结束,对问题复杂、涉及面广、需要延长时间进行处理的民情事项,承办责任人必须书面说明原因和具体办结时间。“对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主动收集、主动介入办理,任务很具体,责任很实在,再也没有你推我、我推他等‘扯皮\’现象。”面对新平台,黄金峡镇驻村干部杨晓虎这样说。
好作风带来大变化
民情在线平台起于抓作风,落于解民忧、解民困,为广大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走进了解群众提供了有效的抓手,也使更多的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被化解。今年上半年,全县上访总量同比下降了21.3%,初访人次、批次分别下降19%和21%,重访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21%和43%,悄然实现了“一控双降”的目标。
“以前干部驻村,不知道干啥,工作起来没头绪,胡子眉毛一把抓,群众急需办理的事情,干着急使不上劲;群众反映的事情,也常有遗漏。有了民情在线平台,群众的诉求能第一时间上达、第一时间阅办、第一时间解决,责任到人。”提起推行民情在线平台带来的变化,该县磨子桥镇党委书记龚新英如是说。
随着民情报告制度的不断深化和民情在线综合服务平台的开通运行,有效解决了“中梗阻”和联系服务群众“末端堵塞”等顽疾,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干部的贴心服务,极大减轻了群众办事负担。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收集民情事项3024件,办结2812件,办结率达93%,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黄艳 杨国涛 巨庙华 蒙刚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9月15日,四川省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南充拉票贿选案查处情况的通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彻查严处南充拉票贿选案的重大意义,汲取教训,举一反三,认真落实中央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