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江讯
“有学上”如何变成“上好学”?金城江区把教育工作当作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通过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金城江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80所,其中村完小17所,乡镇中心小学13所,乡镇初中6所,城区小学12所,城区初中5所,特教学校1所,教学点26个,在校的初中、小学生3.73万人。长期以来,由于该区城乡经济的落差,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校园、教学及辅助用房、体育运动场地等面积以及计算机台数、图书册数普遍达不到标准,区域、校际间办学水平极不均衡,学生入学择校问题较为突出。为此,该区对症下药、克难攻坚,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遇到的难题。
整合义务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为解决部分乡村学校规模不断缩小、班额明显不足、教育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近年来,该区对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加大人口居住集中、交通便利的村屯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学校的投入,循序渐进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根据当地群众意愿,整合农村规模较小的中小学,共撤并农村小学61所,撤并乡镇初中8所,将5所城乡结合部农村学校向城区学校方向提升。同时,在城区改扩建小学7所,新建小学1所,迁建初中1所,共增加学位1940个,基本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解决了城区学校20多年来未扩建增容存在的问题。2014年,金二中搬迁后,校园面积比原来扩大了三倍多,原校舍划归市实验小学使用,使这两所受益的中小学均解决了“大班”拥挤的问题。“前些年,我校几乎每个班都达到了60人左右,现在校园拓宽了,加上建起了澳门城分校,每个班学生不超过45人,达到了国家标准。”市实验小学校长潘映雪如是说。目前,金五小已获批20多亩土地,将建设金五小分校区,到时该校拥挤不堪的“大班”现象也将得到解决。
加大投入,改善城乡办学条件。2012-2014年,该区共投入资金16339万元实施项目58个,加固、改造、新扩建校舍面积4.76万平方米,改建运动场3.34万平方米,改建、新建围墙1320米,新建学校护坡1409立方米,购置教学设备及图书7.21万件(套),基本消除了全区中小学校的安全隐患,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不断缩小。今年,该区将投资3507.37万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33个,共涉及27所中小学。其中,新扩建校舍1.95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1.87万平方米、维修改建校舍2.83万平方米。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该区的办学条件将得到更大改善。
发展远程教育,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实现该区中小学校远程教育全覆盖,开发建设了金城江教育信息网、教育办公平台、教育教学本土资源库、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等,使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得到了共享共用,进一步缩小校际间教学水平差距,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目前,该区将在巩固“校校通”的基础上全面实施“班班通”,努力使城乡适龄儿童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同样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由于十多年未向大中专毕业生招聘教师,该区教师队伍整体老龄化、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等问题不断突显。为增加农村中小学师资配置,2009至2013年,该区面向聘用代课人员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18名,2010年起还先后招聘农村学校特岗教师5批次共204名,定向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配置日渐合理。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该区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培训、送教上门、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以师德教育、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校长管理能力,培养“教坛新星”。同时,还实行支教和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即乡镇学校之间的教师实行定期定量交流;定期、定量安排农村学校的领导、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从城区优质学校选派管理骨干和教学骨干到农村学校支教。这些举措,有效增强了农村学校的校务管理,促进农村学校教师的理念更新,从而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关注特殊群体,促进教育公平。开展助学帮困活动,保障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全区义务教育学生免除杂费,城区家庭特别贫困学生免除教科书费,并为农村家庭困难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该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对家庭困难学生给予帮助。为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该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区常住户口学生一视同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同时,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结对帮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投入,增加各类康复训练设施,全区“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3.10%。
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该区通过多种途径,在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全面提高了全区的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该区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评估测试成绩一直位于全市前列,中考成绩已连续10年排全市首位,中小学生体育合格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该区先后获得“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
(彭昌伶)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韩洁
熊争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29日在北京出席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