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公刘,匪居匪康。廼埸(yì)廼疆,廼积廼仓。廼裹餱粮,于橐(tuó)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yǎn),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bǐngběng)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gòu)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廼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shàn),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廼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廼密,芮鞫(ruì jū)之即。
注释:
笃:诚实忠厚。
匪居匪康:不贪图居处的安宁。
埸:田界。廼,同“乃”。
于橐于囊:指装入口袋。有底曰囊,无底曰橐。
思辑:谓和睦团结。思,发语辞。用光:以为荣光。
胥:视察。斯原:这里的原野。
顺:谓民心归顺。宣:舒畅。
舟:佩戴。
鞞:刀鞘。琫:刀鞘口上的玉饰。
觏:查看。京:豳之地名。当在南冈之下。
庐、旅:二字同义。以上二句是说使常住的人有住处,远来暂居的人有寄托处。以下二句描写众人笑语欢乐。
俾筵俾几:俾,使。筵,铺在地上坐的席子。几,放在席子上的小桌。古人席地而坐,故云。
三单:单,通“禅”,意为轮流值班。
豳:今陕西省旬邑、彬县一带。
彻田:周人管理田亩的制度。
皇涧:豳地水名。过涧:亦水名。
芮鞫:芮,水名,鞫,水外。以上几句谓皇涧、过涧既定,又向芮水流域发展。
这首诗记述了周人祖先公刘率民迁豳(今陕西省旬邑、彬县一带)的事迹,是反映周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诗。公刘是后稷的曾孙,周文王的十代祖先,当夏后氏当政之时,他的祖父失掉了后稷官(掌管农业)的职位,出走到了戎狄的地方,数年后传至公刘。公刘修后稷之业,周部族重新振兴,立国于豳。
诗之首章写公刘出发前的准备。他划分疆界,领导人民勤劳耕作,将丰收的粮食装进仓库,制成干粮,又一袋一袋包装起来。接着又挽弓带箭,拿起干戈斧钺各种武器,浩浩荡荡地向自然条件更好的豳地进发。以下各章写到达豳地以后的各种举措,他先是到原野上进行勘察,有时登上山顶,有时走在平原,有时察看泉水,有时测量土地。然后开始规划在哪里种植,哪里建房,哪里养殖,哪里采石……一切安顿好了,便设宴庆贺,推举首领。首领既定,又组织军队,进行防卫。人们纷纷来到豳地,部族迅速发展壮大。在公刘的领导下,周人在京(豳地开阔的地方)建立了都城,使部族定居下来,初步有了国家的规模。全诗将公刘开拓疆土、建立邦国的过程,描绘得清清楚楚,仿佛将读者带进远古时代,领略了一幅先民齐心协力、患难与共,开创基业的生活图景。
公刘在周部族的发展史上是一位非常杰出的领袖,对部族的兴旺发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吃苦耐劳并具有非凡的组织才能,缔造了都邑京师,是中国早期优秀的城市规划者,“京师”由此成为国家政治中心的一个特指。今咸阳城北75公里处彬县原龙高乡土陵村泾河北岸的山谷之间有公刘墓。墓丘长1500米,丘垄高约50米,略呈梯形平面,至顶平坦。墓周占地达500余亩,南有泾水萦洄,山谷倒映,草色浮动;北为连绵不断起伏隐现的丘陵与村落,东、西两旁是高山峻岭,峰峦叠嶂,隔天蔽日。公刘墓因地形势如蟠龙,因有“周墓蟠龙”之称。(B)(13)
新闻推荐
6月15日,宣威宝山镇留守儿童之家创办者陶汝会指挥孩子们进行拔河比赛。云南省宣威市宝山镇宝山河畔有一栋依水修建的房舍,50多名来自附近5所学校、不同年龄的小学生在这里快乐地玩耍、休息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