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贤是谁?你可能不认识。但如果百度一下,你会发现他竟然是个“名人”。的确,经过多家媒体报道,来自陕西省西安市的花甲老人王相贤似乎成了“公众人物”,而关于他骑行走遍全国的新闻也早已传播开来。
游侠、西安阿甘、花甲飞鹰、当代徐霞客、花样爷爷……如今,加诸在王相贤身上的称号有很多,而他本人最喜欢的则是“西安单车王”这个称号。“西安是我的家乡,而骑行则是我的生活方式。”他说。
近日,“西安单车王”来到宣城。并且,他主动与记者取得了联系。连日来,经过多次与其交流,记者感触颇深。今天,就为你讲述“西安单车王”与文学、骑行、梦想的故事。
聊文学:
我的梦想就是要超过贾平凹
聊了许久,王相贤突然站了起来,邀请记者下楼看看自己的“宝贝”。可能是急于展示,尽管已是花甲之年,但王相贤仍像个孩子一样蹦蹦跳跳,三步并作两步“抢先”下了楼梯。
在楼下停放的众多电动车里,王相贤那辆有些年头的旧自行车非常惹眼。“这辆车是去年在江苏骑行时,一个修车行的老板送的。”由于自行车早已没有了车腿支撑,王相贤只好把它靠在墙上。“这么多年骑行下来,我骑坏的自行车已经不下于十几辆了。”他说。
好不容易把自行车停稳,王相贤迫不及待地取下了挂在车头的编织袋。尽管编织袋外表破旧,但“藏”在里面的资料却非常整齐干净。“这一沓是我收集的关于各地的旅游资料,这袋子装的是全国各地媒体对我的新闻报道,这个包里是我这么多年保存下来的500多张照片……”蹲坐在一旁后,王相贤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一一介绍了起来。
“这一本资料是最珍贵的!”展示完了几袋资料后,王相贤有些惊喜地提高了嗓门。他告诉记者,这里面全都是自己的书稿,都是平时一点点记录积累下来的。“我一直有个永远不能放下的梦想,那就是出一本书。”王相贤说,这么多年,自己始终在骑行中不断丰富阅历,随时记下所思所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为将来出书积蓄素材。“我的偶像是贾平凹,我的梦想就是超过贾平凹!”说这话时,王相贤的神情中透着一种骄傲甚至狂妄。见记者有些质疑,他又加了一句:“这句话我曾经当着他(贾平凹)面说的。”
时间回到1998年11月7日。当天,西安晚报社约请贾平凹在新闻大厦为读者签名。中午十二点,签名正式结束,一伙人簇拥着贾平凹往酒楼去。此时,一个中年男子疾步跟了上去,然后把头侧斜过去,一本正经地说:“平凹兄,今天终于亲眼见了你一面啊!”贾平凹见状,礼貌地应了一声。见贾平凹并没有多少兴致,中年男子继续跟了上去说:“我现在虽然还没有名气,可我要超过你。”贾平凹这才回头看了一眼,然后跟他交谈了起来。
那个中年男子就是王相贤。虽然这事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但每每回忆起这件事,王相贤都说得绘声绘色的。“这可不是我胡编乱造的,当时的媒体都有报道!”王相贤反复强调,著名作家孙见喜还在《贾平凹前传》一书中记下了这个故事。“有时间你可以找来看看。”
当然,在与记者的交谈中,王相贤也坦言自己当时确实有些轻狂,但他表示并不后悔。“这算是对我在创作上的一种激励吧。”他说,尽管现在默默无名,但自己对未来的文学之路依旧信心满满。
话宣城:
这里文风馥郁生态宜人
第二次采访王相贤是在数天之后,地点仍是市区的一家网吧。他的装束与记者上次见到的并无二异:红色的衬衫,黑色的运动裤,脚上踏着一双拖鞋。
“我前两天去敬亭山转了一下,‘江南诗山\’真是名副其实。”王相贤边跟记者聊着天,边操作着电脑。记者往电脑屏幕前凑了凑,才看清原来他正把最近几天在宣城拍的照片传到博客和个人QQ空间里。虽然年纪很大,但王相贤操作电脑起来却一点都不生疏。“经常在网吧待着,也慢慢摸索出了一些操作。”他说,虽然自己电脑技术不精,但足够用了。
等了半个多小时,王相贤算是圆满“收工”了。“这是我这两天在宣城写的诗,一首是《宣城颂》,另外一首是《游敬亭山》。”尽管网吧人来人往,但王相贤一点都不在意,反而大声地朗读起了原创的《宣城颂》:“爰陵宛陵宣州市,历史文化中国名。文房四宝鱼米乡,生态旅游园林城。宣宁郎广泾旌绩,江湖山川潭谷洞。三梅三吴三胡里,人文盛首古诗风。”
留诗做颂,这是王相贤每到一个城市必做的事情。翻看他的十余本旅行日记,上面除了记录途中遇到了人和事、简易地图以及各种联系方式外,最多的就是诗歌。“前几天在芜湖我写了一首《芜湖颂》,这是去年年底写的《温岭颂》,这本里还有《合肥颂》……”王相贤告诉记者,虽然说是诗歌,但内容不讲平仄,不讲押韵,顶多算是打油诗。
来到宣城已经五六天了,王相贤说自己对这座城市最大的感受就是文风馥郁,生态宜人。“这是个江南小城,谈不上繁华,但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王相贤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来宣城,为了能够好好游览这座城市,自己早早就在途中查阅了相关资料,制订了简易的旅行攻略。
除了宜居的环境,让王相贤印象深刻的还有宣城人的好客与热情。由于一路骑行几乎全靠接济,所以他饥一顿饱一顿早已成了家常便饭。“在宣城这几天吃得还是很好的。”王相贤告诉记者,很多市民听说自己的特殊经历后都争相请自己吃饭,而且几家网吧老板都给他免了单。
“宣城青山秀水、人杰地灵,接下来的几天我要到宁国、泾县好好看看。”他说,如果时间来不及,自己下次一定还会再来宣城看看。
谈骑行:
我这人有些率性而为
在市区宛溪南路的一家网吧里,记者很快便在人群中找到了王相贤——一位面庞清瘦、头发花白、身上散发着一股异味的老人。
“一般我都是白天骑行,晚上就在网吧过夜。”没等记者做自我介绍,王相贤就赶紧招呼记者坐下。他说,为了整理这几天一路骑行过来的资料,自己昨晚在网吧一夜几乎没怎么睡,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看了大半夜。“网吧的老板人很好,听说了我的故事后,上网的钱都不收。”
虽然只睡了三四个小时,但眼前的王相贤精神头却很足,尤其是谈起自己的骑行经历,记者根本连话都插不上。稍微顿了顿,他才停下口中的滔滔不绝,熟练地从头讲起了自己的骑行故事。
今年60岁的王相贤,早先当过八年兵,转业后在陕西省西安市的一间工厂上班。1989年,他毅然决定辞职创业。此后数年间,王相贤开过书店、摆过地摊,虽然收入一般,倒也能维持生计。
“我只有初中学历,但一直都没放弃学习。”聊天中,王相贤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特别热衷于历史人文,所以在1993年6月,为了写一部小说《西安史话》,他硬是骑着自行车遍览西安城,四处寻访搜集资料。虽然小说至今没有完成,但这次经历却在无意间让他爱上了骑行。
2006年对王相贤来说非常难忘。这一年,他在骑行途中写下了一首长诗《西安之歌》。这是一首94行七律诗歌,几乎全景展现了古城西安的168处景点。诗歌一经当地媒体刊登后就引起外界关注。“当时很多媒体都来采访我,我真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很大的认可。”王相贤说。
正是这次尝试,让王相贤更加坚定骑行加写作的想法。此后,他骑着自行车去过北京,去过陕西108个县市,而且每到一个地方总要赋诗几首。与此同时,在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下,他也因此获得了“西安牛人”、“陕西单骑王”等称号。由于常年骑行在外,王相贤养成了不修边幅的习惯。一头花白杂乱的长发成了他标志性的形象。
“我这人就是有些率性而为。”王相贤说,自己年少时有三个梦想,找个好媳妇、骑行走天下、写书当作家,目前第一个梦想很早就实现了,第二个和第三个梦想他正在实现的路上。
王相贤在网吧发布自己的文章。
王相贤到市旅游局了解宣城有关情况。
王相贤一路走一路拍,如今保存了很多照片。
王相贤选择一家网吧准备过夜。
新闻推荐
绩溪讯 今年以来,绩溪华阳镇积极探索“两个责任”清单管理制度,促进了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有效落实。“主体责任清单”细化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