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达州市达川3个小伙伴在楼下玩耍,看见有个婆婆在不远处摔倒,老人对孩子们说:“小娃儿,把我扶起来一下嘛!”3人将老人扶起,老人却抓住小孩的手,说自己被撞倒。
此事尽管还了三个孩子的清白,但给三个孩子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谈方带领中国好人网志愿者奔赴8000多公里路,寻找类似达州江至云这类“做好事反得不到好报”的好人。
“给好人发奖就是让好人做好事之后,不再受到委屈后,证明他们不傻。”据华南师范大学教谈方介绍,2013年,3名孩子勇敢扶起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经媒体报道后,中国好人网开始密切关注此事,将江至云、杨芝鸿和余洋评为“委屈奖”得主,获得5000元奖金,成为该网站的第二届搀扶老人奖委屈奖奖金的发放对象。
这姗姗来迟的“委屈奖”真的能治好孩子以及整个社会因“扶不扶”而受的内心创伤吗?
我们很难想象,这三个孩子日后还敢不敢去扶摔倒的老人,更无法想象看到这条新闻的家长和孩子日后会否“投鼠忌器”,不敢再学雷锋做好事。
从媒体过往的报道中,我们看到太多的好心人扶起摔倒的老人却被诬陷为肇事者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很多人遇到老人摔倒的情况都绕道走,怕惹祸上身。据报道,今年8月30日,河南省开封市下暴雨,路面积水成河。一名60岁老人骑电动车涉水时突然倒地。多名路人上前围观后又退回。三分钟后,老人被另外一群路人拉出,却已死去。
谁来扶我们的老人?!
公众道德的基石岌岌可危。
我们的社会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近些年来,“扶不扶老人”已然成为一个拷问爱心和良心的社会大问题,不少人为此很纠结——扶吧,有可能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甚至要承担法律风险;不扶吧,又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让良心难以安放。这一“中国式难题”,成了妨碍社会和谐的一道坎。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好的开端:为了让好人做好事之后不再受到委屈,民间公益组织中国好人网决定向这3名小孩颁发5000元“委屈奖”,应该说,此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这是坚定支持好心人的一个道义举措。给好心人颁发委屈奖,就是鼓励好心人大胆地去搀扶跌倒的老人,让好心人不再为扶不扶去纠结,不再为惹上麻烦而委屈。“委屈奖”是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是为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与呼。
值得我们欣慰的是,三位小朋友没因此事心里留下阴影。他们表示,以后还会扶。
当然,仅仅依靠颁发委屈奖,有时可能还显得有点儿势单力薄,最好再与见义勇为奖励等措施结合起来,真正去除民众“不敢扶”的“心病”,让搀扶老人成为街头路边最美丽的人文风景。
不能老是让我们的孩子受委屈。受了委屈不能给“委屈奖”,应该是“鼓励奖”。告诉孩子们,以后碰到此事,不要怕被讹,要主动去扶,因为,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是公正的社会,是个有道德的社会,是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
以往,按传统观念,大人应该是孩子的楷模。现在,孩子们却成了我们这些大人的表率,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令我们汗颜,让我们无地自容。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中宣部、中国记协24日召开新闻道德委员会试点工作交流研讨会,要求全国各省区市今年年内都要建立省一级新闻道德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