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身残志坚勇追创业梦——新仓镇龙林村村民余双华创业小记

来源:太湖周刊 2015-10-30 17:31   https://www.yybnet.net/

“昨天还卖了一批土鸡呢,一次出栏3000羽,卖了十几万元。”近日,新仓镇龙林村村民余双华站在自家的豹子口养鸡场,看着在树下自由觅食的一只只土鸡,高兴地说。

余双华今年45岁。因3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右下肢落下残疾,行动不便。几年前,他和妻子均外出在一家鞋厂加工鞋子,两人一年也有几万元的纯收入。

“像我这样的身体条件,长期在外打工也不是个事,再则自己年龄渐渐大了,难找工作,家里孩子也需要人照顾。要是在家门口有自己的一番事业,就没那么多顾虑了。”打工多年后,余双华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2010年,余双华决定回到龙林村,开始着手创业。山场田地是余双华熟悉的。近几年来,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挣钱,家门口的山场田地反而撂荒了。发展种养殖业,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增加收入,在农村来说,是条好路子。余双华经过深思熟虑,看准创业方向,将自己的积累和亲戚朋友处借来的钱作为启动资金,承包下山场田地300多亩,先期发展50多亩苗木基地,栽种下香樟、桂花、红叶石楠、广玉兰、红枫等十几个品种的绿化苗木。

“开始创业时,几天几夜都睡不好觉。一来担心几十万元投下去,不成功怎么办。二来一时理不清头绪,不知该找哪些部门办事,要办哪些手续。一切都是一步步摸索着来。”说起创业初期的担心和困惑,余双华还记忆犹新。拖着行动艰难的腿,余双华跑村、跑镇、跑部门,跟着一起翻山、挖宕、栽苗木,不言苦,不言累。好在,得知他的情况后,镇、村及时帮忙协调解决土地等事宜,残联、农委、扶贫、林业等部门在资金、技术方面给予他一定支持。当看着一株株苗木在荒山上站立起来时,余双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创业劲头更足了。

2011年,逐渐理清发展思路的余双华决定利用好山林,盘活林下经济,以短养长。于是,他又投资兴建了鸡舍,一次性在林间投放近1万羽鸡苗,实行散养。不懂养鸡技术,余双华就多途径学习,问有经验的养殖户,到养殖场跟班学习,查资料,细观察。他每天早晨5点就来到养鸡场,观察鸡吃多少食物和鸡粪的颜色,以此来判断鸡的生长情况。渐渐地,他熟练掌握了鸡的饲养方法。在此基础上,他尝试着推行生态循环种养殖模式,用稻谷、林子养鸡,以鸡粪肥田、肥树、肥鱼,既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又保护了环境。

余双华肯钻、能吃苦,并不因为自己身体残疾而消极,这是当地村民十分赞赏的。为了解决鸡的喂料供应问题,他把承包的40多亩田全种上了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了销售土鸡,除了联系山东、河南等地的大老板,他还会半夜骑摩托车跑十几公里送货到县城菜市场;为了卖土鸡蛋,周边的买家打个电话,他都会及时送货上门。他的身影不是在山场,就是在送货的路上。

“如今,第一批苗木已成林了,每年可出栏3万羽左右的土鸡,两口鱼塘能产鱼2000多斤,一年的产值有100多万元。”虽然周转资金有时还会有困难,但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成果,余双华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今后想扩大苗木基地,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考虑发展农家乐。做点自己想做的事,也是一种乐趣。”

余双华身残志坚,不光自己找到了致富途径,还给周边的老百姓提供了挣钱的机会,除了付出的山场、田地承包费,一年请工还要给大家发出几万元钱的工资。(本报记者叶玲玲)

新闻推荐

新春添绿正当时

又是一年春来到,植树添绿正当时。 3月2日,在北门十字路口附近,记者发现毗邻的三家苗木盆景店内,围着不少前来观赏、购买苗木、盆景的群众,大家仔细询问种植方法、苗木价格,挑选自己需要的...

相关新闻:
水口莲藕畅销2012-04-08 22:59
猜你喜欢:
冒暑建设体育场2016-08-05 18:32
评论:(身残志坚勇追创业梦——新仓镇龙林村村民余双华创业小记)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