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骆 怡 本报通讯员 陈仕贵 陶胜平 文/图
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贺州市平桂管理区不断探索新机制,巧妙运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扶贫生态移民新城工程“三把钥匙”,为困难群众打开“安居之门”。目前,该管理区已有6万多名困难群众喜迁新居。
1 农村危房改造惠及近3万人
10月15日,记者来到羊头镇金竹村李大叔家。他的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宽敞的新房子,像做梦一样。”他对记者说。
李大叔一家5口人,去年盖的新房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之前,他们一家挤在一间砖瓦房中。由于年久失修,砖瓦房成了危房。去年初,他获得政府发放的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69万元,就决心建新房。去年年底,他们家高高兴兴地搬到新居。
据介绍,羊头镇今年已有200多农村危房改造户竣工,其他的正在加快建设,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危房改造景象。
近年来,平桂管理区不断加大财政资金配套力度,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已累计投入中央、自治区补助资金和市、管理区配套资金超过2.4亿元,使1.42万户农村困难群众告别危房。今年,该管理区计划实施3200户农村危房改造户,全部建成后将能解决1.5万多名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该管理区采取现场审批、村组承建、危改资金全额补助的建房模式,为危房改造对象提供全程服务。同时,加强危房改造资金监督管理,实行专人专账核算,资金封闭运行,通过“一卡通”账户发放补助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和安全高效运行。
2 保障性住房圆了“安居梦”
农村贫困群众喜迁新居,城市里保障性住房小区为贫困居民筑起“新家园”。
在平桂管理区西湾街道旁的保障性住房小区,记者看到,这里和一般城市居民小区没有差别。在小区公共场所,有的居民在晒太阳,有的在健身娱乐……“这里的生活环境很好,道路整洁,绿化优美,购物也方便,我很满意。”刚买菜回来的居民廖春萍告诉记者。
如今的平桂新城,位于平桂大道的经济适用房项目,位于电厂路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位于207国道与电厂南路交汇处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以及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等项目拔地而起,成为一道道风景线。
5年来,平桂管理区累计投资4.5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867套,其中已投入使用817套,让3000多名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今年,该管理区计划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716套,解决5000多人住房难题。
据介绍,对确定的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该管理区建立工程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在施工现场建立倒排机制,倒排工期、倒排任务,将每项任务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加强工程建设的督查指导,做到定期督办、现场调研、定期通报、定期考核,确保项目工程如期完成。
3 建设新城吸纳生态移民
10月19日,平桂管理区扶贫生态移民新城项目在加紧施工,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预计到今年年底,该项目将完成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态移民新城包括移民安置住房、公共基础设施、产业扶持项目等,计划总投资30亿元,可安置移民群众1013户5000人。所以,它承载着一个重大“使命”——为大山里的贫困群众建造城市家园。
今年,为使山区贫困户脱贫致富,该管理区以打造现代化新城区和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为载体,把移民安置与新城建设相结合、移民就业与产城融合相结合。争取在5年内,让3.2万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
目前,位于平桂管理区的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区已吸纳20多家福建、广东等先进企业,建成和在建的120多条人造岗石生产线,将新增用工6000人以上。从大山移民到城市的新居民经过培训后上岗,实现安居乐业。
另外,各种配套设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区、平桂新城已建成10条路网,平桂高中等一批民生项目已投入使用。目前,该管理区已有706户3688人愿意搬迁到平桂新城区、工业园区、中心集镇和条件较好的大村涉及8个乡镇。
新闻推荐
2月10日,家住藤县象棋镇柏塘村的黄恒文一早就迎来同村的客人李高来。“老弟啊,我就是向你请教被霜冻过的砂糖橘应该怎么打理?”一番寒暄后,李高来直奔主题。原来,李高来是个砂糖橘种植户。前几年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