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7年前的“双11”购物狂欢节,正在成为测试中国经济潜能的温度计。12日零时,数字定格,中国消费纪录再次刷新。
24小时912.17亿元,这是今年“双11”阿里巴巴平台上的总成交额。熬夜血拼的消费者,连夜送货的快递员,早早投入这场战斗的商家,都成为这场消费盛宴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认为,“双11”只是掀开了中国内需潜力的一个小角。一整套商业基础设施在这一天得到检验,需求压力倒逼技术创新,“双11”的背后是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驱动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
从最初的5200万元,到后来9.36亿元、52亿元、191亿元、362亿元、571亿元,再到今年的912亿元,7年来,阿里“双11”成交额见证了中国持续旺盛的内需信号。
相比去年历时38分钟交易额突破100亿元,今年只用了不到13分钟。不到12小时,2015天猫“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交易额就突破571亿元,打破去年“双11”全天交易额纪录。
国家邮政局12日发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双11”当天,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4.6亿件,同比增长65%。在快递物流行业,今年的“双11”业务量很可能就是明年的日常量,渐渐成为共识。
作为“双11”全球化的第一年,全球进口商品热销的背后是中国消费需求在升级。全球232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到今年“双11”。11日零时过后不到2分钟,阿里平台上的跨境交易额超过2014年“双11”全天跨境交易额。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正在唤醒农村的消费热情。全国8000多个村点的农民首次通过农村淘宝服务站的平台参加“双11”全球狂欢节。第一单进村的订单已在11日1时48分送达重庆市奉节县草堂镇竹坪村。
传统零售业正在主动拥抱“互联网+”。苏宁、银泰等千余商家联动全国超330个城市的18万家商场、门店,共同参与了今年的“双11”。
行业人士认为,“双11”不是电商盛筵,而是整个中国经济、创新型实体经济的盛筵。要让老百姓肯把钱从口袋里掏出来消费,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来做,靠市场驱动和创新驱动。
尽管零时过后的交易最高峰仍有购买、支付的网络拥堵,但相比最初几年“双11”时的支付失败、物流爆仓,数据技术时代的中国商业基础设施正在“压力测试”中升级。
据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介绍,为了支撑“双11”的交易量,阿里巴巴的工程师们搭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混合云架构,阿里也成为率先将核心交易系统上“云”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这样能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弹性优势调度资源。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说,今年“双11”阿里有800多人的技术团队在做后台支撑,支付宝“双11”峰值期间每秒钟8.59万笔,而去年的峰值是每秒3万多笔,交易峰值的支付平台处理能力已超过业内世界巨头。
接受考验的不仅仅是阿里巴巴。为了保障高峰时段的支付,支付宝创新支付流程,并与200多家合作银行提前合作攻坚,在“双11”前的几个月里共同对支付系统进行了470次压力测试,在“双11”凌晨扛过支付洪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北龙口装饰建材城入驻庄家网电商平台商铺介绍之二十八俊豪橱柜:橱柜定制正流行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装修更为重视。消费者对于橱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实体店精挑细选的橱柜,却往往难以找到心目中最理想的橱柜。每每此时,该怎么办呢?位于北龙口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