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盘点:10月,苏州元和小学最早爆出毒跑道事件,十多名学生出现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家长认为与新建塑胶跑道有关。随后,无锡、南京等地也有家长反映跑道“有毒”。随着事件不断发酵,毒跑道“越来越长”向多地蔓延。
记者根据公开材料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12月1日,毒跑道至少已波及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江西、河南等6省市,具体城市则多达15个。日前,多家媒体报道,北京一小学疑现毒跑道,多名学生头痛、恶心,身体检出苯甲酸。
后续追踪:南京一小学家长对记者说:“以前不了解塑胶跑道,还以为代表着高水平锻炼条件。”南京林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教授罗振扬说,原材料合格的塑胶跑道是安全的,经过7天养护就不会有气味。问题在于一些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加入名目繁多的添加剂,而国家检测标准却没有相应地及时更新。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塑胶跑道现有的招标模式、行业标准、监管体制难以有效规范市场,是一个仅“靠自觉和良心支撑”的行业。
“事关亿万孩子健康,不能指望企业自觉,必须要完善制度。”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如果经过科学论证后确定使用塑胶跑道,首先把好“入口关”。如果国家标准没出台或不完善,宁可不引进或缓进;其次把好“监管关”。一旦有不合格迹象表现,及时报告;三是把好“查处关”。查明问题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近日表示,发生跑道事件主要原因在于监管不力,存在无良逐利、责任不清、监管不力、标准缺失的问题。目前教育部正采取应对措施,对运动场地严格按国家标准建设,加大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对有关责任人将严肃查处。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 刘奕湛 施雨岑) 21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的《教育法律一揽子修正案(草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