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霞
新课程改革下,倡导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不等于抹杀教师的主导地位,否则是无序的课堂,最终导致低效,所以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1.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者。
设计好合作学习任务及其流程,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平等互动。这是一个灵动的、变化的过程,学生的“主权”回归势必打破教师预先设计的,看似有序、缜密,实则机械、呆板的教学流程。为此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充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着眼于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2.小组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者。
小组合作过程是学生个体与外界交往的过程,合作不是接受,是一种相互认同与接纳。创设一种“需要合作”的学习情境,教师应设法将合作学习任务放到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之中(如游戏、角色表演、生活问题的解决等)。这样的情境创设,能营造浓郁的求知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喜欢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因此,合作学习需要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合作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
3.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随时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学生的质疑,乐于倾听学生的“不和谐的脉搏跳动”,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求获得最恰当的答案,并能适时地给予学生知识上的点拨和学法上的指导。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并注意到个体与整体的差异,因人施教,点面结合。
4.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的管理、导控、调整者。
突出学生主体性,有序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张弛自如。关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把握时间,掌握进程。注重目标调控,提供必要的帮助,促进更好地合作;内容调控,给“吃不了”的学生指导、点拨,对“吃不饱”的学生加以激励、引创;时值调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进程调控,教师随时导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引导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师生共同调控,教师要及时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灵活地运用教学机制和激励措施,引向深层合作探究,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5.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评价的组织者。
合作学习后,引导学生反思、总结。通过评价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强化、优化组织者的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全面性和多元性的引导功能,有利于探索研究。为使评价客观、公正、合理,可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相结合。
当然,和其他学习方式一样,合作学习不能适应所有的教学问题情境。要充分结合学科特点,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并灵活地选择其策略。需要我们扮演好在其中的各种角色,不断探索,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合理、更有效。
(作者单位:安定区永定路小学)
新闻推荐
□潘硕珍《红楼梦》第一回里,家遭变故的甄士隐强支病体到街上散心,遇到一个跛足道人,吟唱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