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通讯员 曹应森 马勇

来源:定西日报 2015-12-08 00:44   https://www.yybnet.net/

通讯员曹应森马勇

冬日里,来到广袤的陇中农村,家家户户都能看到硕大的玉米棒子放着金光,马铃薯飘溢着清香,一幕幕丰收满仓的场景恰似画家挥毫泼墨绘就的一幅恢宏画卷。

旱不倒的“铁杆庄稼”

过去,靠天吃饭的安定,只要遇上天旱,那可真是要命呢!“种一坡、收一车,打一斗、煮一锅”,陇中人见证了过去贫穷的生活历程。

今年,遇上了3个月没有形成有效降雨的天气,人们尽管很无奈,可还是心里很淡定,关键是庄稼人种上了“科技田”。

丰收时节,走进安定区香泉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百泉公司马铃薯基地,只见平展展的梯田地里,一台台马铃薯收获机加足马力采挖。刚刚还深埋于地下成熟了的马铃薯被机械“掏”出来后散发着薯香,似乎像刚睡醒的孩子一样可爱。一袋袋装满马铃薯的编织袋竖立在地里,满地块都是,密密麻麻的。在地里打工者哪里见过这场面,都发出阵阵赞叹声。

“今年天旱了,‘科技田\’丰收了。”“种田就种‘科技田\’,稳产增收致富快!”“关键是黑膜的力量,科技的作用,不讲科学就不行。”……他们互相交流着,羡慕着,一片赞叹声。

据该公司负责人张红林介绍,公司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流转土地近500亩、10年,一次性付清流转费。公司采取优质脱毒陇10和青薯9号微型薯良种,使用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种植效益自然好。

“现代农业讲究的就是科技,节水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关键,较传统种植法亩增产30%以上。”区种子管理站科技人员康亚军介绍说,这些技术,有效降低了成本,节水、保湿、杀虫、增产效果更佳。

今年,该区主推“黑色全膜覆盖+脱毒种薯+配方施肥+机械耕作+专业化防治”的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扩大良种繁育,推广标准化技术,壮大龙头企业,持续推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全区共完成旱作农业面积127.7万亩,其中完成黑色全膜马铃薯85.65万亩,平均亩产达到1304.6公斤,较露地马铃薯平均亩产917公斤亩增产387.6公斤;全膜双垄沟播玉米42.05万亩,平均亩产456.5公斤,较半膜玉米平均亩增产105.8公斤。

农民增收致富的“催化剂”

“一亩园抵过十亩田”,这是安定区家喻户晓的浅显道理。在内官营、香泉、符家川、凤翔和团结等乡镇水肥条件好的川区地方,高原夏菜和大棚蔬菜种植很红火,规模种植、标准化种植和绿色无公害生产成为菜农的不懈追求。他们在种植菜种、种植品种、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上探索着,追求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内官营镇形成了乌龙、清溪、永丰等村以甘蓝为主,先锋、万崖以芹菜为主,锦屏、永丰宋家沟和先锋彭家庄以大棚设施蔬菜为主的种植格局,当以2茬芹菜加1茬香菜的3茬大棚蔬菜种植为时尚,1个标准化大棚年收益3万元以上,遇上今年蔬菜价格高的好行情,1个大棚收益5万多元。

鲁家沟镇刘家河的大蒜成为当地人的“黄金产业”,香泉镇河北村被称为“辣子村”,称钩驿镇金川村种植的旱地辣子很吃香,以凤翔镇李家嘴村为代表的设施栽培有机绿色果蔬搞得红红火火……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上接第一版)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和技术培训服务,采取科学的措施办法发展产业,提高增收效益。王瑞贤和大多数贫困户一样,主要是因子女上学导致贫困,好在大女儿即将...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通讯员 曹应森 马勇)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