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改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民心工程,更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强大动力。日前召开的2016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乃至更长时期卫生计生改革发展任务。深化医改的决策者、执行者和参与者,应当主动作为,做改革的实干家和促进派,让医改红利更多落在百姓身上。
深化医改以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基层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效。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深化医改要啃的“硬骨头”还很多,特别是在改革体制、转变机制方面做得还不够,导致在国家持续加大医改投入的情况下,群众仍反映个人就医负担重。此外,一些地方重治轻防的传统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与先进健康管理理念之间的矛盾正日益凸显。民众面临传统传染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多种威胁,慢性病发病人数不断攀升。在多重健康影响因素的交织下,如果不能想方设法让群众少得病、晚得病、不得病,那么再多投入也换不来群众健康生命年的延长,增加不了百姓的改革获得感。
促进国民健康,需要推动医防结合。医疗卫生行业必须全面推进疾病防控关口前移,真正建立起预防为主、重视早期诊断的服务体系。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重点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努力用较低的成本换取较高的健康产出。
改革不仅需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未来5年,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仍是卫生计生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让贫困人口或特殊困难人群因为医疗问题,在奔向小康社会的征途上掉了队,那么医改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要进一步健全重大疾病保障机制,使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慈善救助等各项保障做到无缝衔接。同时,还要落实对口帮扶机制,确保县级医院水平提升,基本满足县域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要。
新闻推荐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单行本出版■
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