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微信、支付宝等8日凌晨陆续发布除夕“手机红包”相关数据,微信“红包”24小时收发80.8亿次,三年狂增505倍;支付宝“咻一咻”是去年的近30倍。“手机红包”井喷式增长正将社交转化为消费新领域,也带动第三方支付等行业持续扩大,新机遇随之显现。
“手机红包”三年成现象级产品
“除夕当天下午全家六口人就开始发红包、抢红包,到20点春晚开始,红包吸引力盖过一切。”北京市民白钧对记者描述了2016年除夕夜自家“抢红包”的情景。他感觉,这个春节的“手机红包”比前两年多出好几倍。
数据印证了白钧的判断。以微信红包为例,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创新玩法诞生,除夕红包互动次数0.16亿个;2015年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数量达到10.1亿个;2016年除夕互动总次数跃升到80.8亿次。微信红包收发数三年增长505倍。
支付宝数据显示,在春晚期间“咻一咻”总参与次数达到3245亿次,是去年春晚互动总次数的29.5倍,高峰时段更是达到每分钟互动次数210亿次。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认为,因为结合了浓重人文情怀与节日互动需求,“手机红包”仅用三年左右时间,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现象级产品。
社交撬动消费市场
在“手机红包”几何级增长的背后,是国内基于移动互联及社交平台所带来的新消费、新市场。
“微信支付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增加‘绑卡\’数,把社交用户转化为金融用户,守住庞大用户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陈莉认为,社交正成为一个撬动消费的关键因素。
布局社交平台的商机也催生了新的社交经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社交关系牵动下,春节“手机红包”带动上千万元规模的广告营销大市场,形成“红包经济”。“因此,社交成为巨头之间的争夺战,也成为广告商、零售商的营销利器。”
第三方支付市场商机无限
与此同时,“手机红包”井喷式增长透露出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及广阔空间。
曹磊认为,红包让移动互联网与线下商业有机结合,进而成为发展新用户的重要渠道。陈莉指出,红包热潮之后,国内用户的第三方支付习惯将被培养起来,这意味着未来更多线下服务场景将更容易采用手机支付等形态,因此第三方支付市场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春节期间,在支付宝、银联、财付通三巨头带动下,红包、移动支付等竞争模式持续创新。易观智库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研究总监马韬说,这些创新不仅给用户带来益处,更给支付机构、商户带来增长机会。随着线下场景的丰富,将会有更多移动用户、手机厂商、运营商、传统商业银行争抢布局其中。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以节庆为时间节点,以手机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红包”及社交经济将有效促进消费模式升级及第三方支付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眼下,互联网平台亟须在“圈地”之余,创新需求模式,让用户留得下、用得好,行业长得快。
(据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新闻推荐
2月1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联盟花市,各色鲜花待售。当日是情人节,云南省大批鲜花集中上市,用于供应节日市场。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