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福杭黄并行段建设中。
建设中的花园村特大桥。
梅王尖隧道。
北山隧道郎家溪特大桥架梁施工现场。
合福高铁绩溪段完成铺轨。
桥梁高墩施工中。
市民在绩溪站留影拍照。
外国友人宣传高铁。
穿行在群山中的高铁。
“巨龙”行驶在青山绿水之间。
泾县高铁站迎来首个春运。
穿行于旌德境内的高铁。
绩溪北站。
2015年,6月28日。
这是一年365天中再平凡不过的一天。
然而,就在这一天,对于生活在皖南大地上的宣城人来说——
却又显得是如此的不平凡,如此的让人心潮激涌——
因为就在这一天——
宣城高铁,通了!!!
是啊,那一条神奇的铁龙从远方呼啸而来,蜿蜒穿梭于绿意葱茏的皖南大地间,诗意般飞驰在流水潺潺的江南水乡……它带来的不仅仅是速度、快捷和方便,更给养育了这一方水土的宣城人带来了新的期盼,新的生活,新的遐想……
这条速度与颜值比肩,被称之为“中国最美高铁”,途径皖南大地的绩溪、泾县、旌德三县,由此,宣城昂首阔步迈入了“高铁时代”。
2015年,是宣城市交通建设会战年的第三年,这一年,全市在建公路里程超1200公里,完成交通建设投资80亿元。全市全力打造“市县一小时、县乡半小时”交通圈;同样,这一年,合福高铁的开通,宣城一夜之间成为合福高铁全线唯一同时拥有3个站点的省辖市。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从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开通运营,截至2016年1月24日,绩溪北站共发送旅客170498人次。
截至2015年12月底,泾县高铁站共发送旅客555629人次,旌德高铁站发送旅客191237人次。
2015年国庆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459.5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98亿元,呈“井喷”态势。
……
一串串令人兴奋的数据告诉我们:最美高铁,带来了众多远方的客人。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客运流量的增加,必然带动旅游业飞速发展。“高铁时代”的来临,加速了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流动。为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的融合提供了崭新契机。合福高铁开通后,宣城市与多个经济圈紧密相连,旅游客源半径极大扩展,快速拓展至京津冀、鲁赣闽等地,带来数亿游客资源。同时,高铁的便捷使游客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快旅漫游”亦成为旅游新常态。高铁带来的大多数是中高端游客,也给宣城市的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紧紧把握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性地位,打响“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品牌,自高铁开通以来,全市集中力量打了多场漂亮的高铁旅游营销战役:
宣城旅游官方微信,2015年6月26日首发《7月1日-7日,宣城53个景区门票全免!真的!真的!》对外发布,其中皖南晨刊此条微信以每分钟100-500阅读量增长,一天之内阅读量突破10万,成为宣城本土首条突破10万的微信信息;
2015年7月1日,在号称亚洲第一大火车站的北京南站8块LED大屏上,投放了“山水诗乡 多彩宣城”品牌宣传,推介“乘京福高铁,免费畅游宣城,53个A级景区免门票”优惠政策信息。
2015年7月3日至5日,宣城市旅委携手福州市旅游局成功举办“福州万人高铁游宣城”活动,首发团成员超过200人,建立常态发团机制。
……
“高铁时代”的来临,拉长了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产业链,做热了宣城高铁旅游市场,将“高铁旅游”打造成促进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据统计,2015年7月高铁开通首周,宣城市重点景区仅高铁游客就逾三万,至2015年底,宣城新增高铁游客达150万人次。
“高铁时代”的来临,大大增加了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促进知识经济与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宣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聚力打造“四个特色之城”,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等都将起到推手的作用。
“高铁时代”的来临,让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除旧布新、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紧跟时代的意识与胆略。
“高铁时代”的来临,让我们看到了宣城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努力放大“高铁时代”带来的“城际效应”,加快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步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两场瑞雪过后,春天已扑面而来。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常态。在这“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个春天里,高铁这条美丽的“巨龙”必将在皖南大地唱出动人的“春天的故事”。
新闻推荐
曹建勤在办公室用曹氏宣纸练书法。曹建勤向曹立讲授制纸技艺。挑纸。选纸。包装成品宣纸。摆列宣纸。在纸浆槽两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