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了国学的内涵,自然又要说说它的形式。从承载形式来看,国学是“南杂铺”,而不是“陈列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国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已经融入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与人们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而不能简单理解为束之高阁的“文物”,也不是仅仅停留纸上的大学讲义、理论文章。
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中,时时刻刻都体现着传统思想,或者说国学的影响,这些影响很多时候是潜移默化,鲜为人知,不知不觉的。即使现代化程度高度发达的今日,看似古老的国学仍然绽放着生命的光彩。
在生活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医,其思想体系的来源来自《易经》,主要思想基本依据“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辨证中,五行中的“木”和“土”两行,在脏器中分别表示“肝”和“脾”,在味道又表示“酸”和“甜”。根据五行生克理论,“木”是克“土”的,可以推演出肝脏对脾脏会有制约。在实际中,中医们再考虑到“木”所占的季节在春季,因此,春季的养生要诀就是“损酸益甘”,也就是要少食有助肝脏的味道,多吃能扶持脾脏的味道,这对于不懂五行生克道理的人们,无异于“痴人说梦”。更让人折服的思想是,中医将所有脏腑、器官统一于一起来考虑,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中医那里,很有可能是患者的耳朵有了问题,医生却要重点去医治他的“肾”,肠道有了不适,却要调治患者的“肺”。这种“统筹、系统”看问题的做法,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所谓国学精髓的体现。
再看看我们的传统建筑。如果去过北京见过故宫的人,给人做大的印象就是它的整齐高大、格调统一、红墙黄瓦。尤其是它的“黄屋顶”给人一种皇家的威严、高贵,而在这其中唯有一处建筑不是尽显皇家气派的“黄屋顶”,而是“黑屋顶”,似乎给人一种不协调、不统一。这座独特的建筑就是故宫里的藏书阁,原来按照阴阳五行学说,黑色属水,水能克火。这个能防范火灾的颜色,自然使最怕火灾的藏书阁首选的颜色。这是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建筑中的应用和体现。还有,在传统建筑中,各式各样的“屋顶”,除了展现不同的美观以外,还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比如“庑殿”式的屋顶,现在故宫中的太和殿的屋顶就是庑殿式的屋顶。这种屋顶,只有皇宫和佛殿才可以使用,在平民百姓家是看不见这种屋顶的。
再说说人事,当一群人团聚一起的时候,在安排座位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按照一定顺序去排列。官场上喜欢“序爵”,就是按照官职等级来排列,虽然这一做法为很多人诟病,然而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文化圈喜欢“序德”,按照各自行内所谓的德行来排列,那些被称呼为“老师”的人自然高举其上;而在普通群众中,常常采取“序长”的做法,就是按照年龄大小来排列,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做法。这些不正是传统儒家思想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具体化吗?可以说,这是古代“礼制”思想在生活中的折射和反映。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个公益广告《筷子》,其中有个片段就是:一孩子准备动筷子夹菜时,他的父亲制止了他,并教育他要等到长辈动了筷子后才能开始。看到那一幕,我记忆深刻,传统儒家“长幼有序”的思想已经化入国人的灵魂与血液之中。
中国人读书大都会读到《唐诗三百首》,这本读物可谓“家喻户晓”。其版本也是很多样,除了大家熟知的“蘅塘退士”编撰的以外,还有许多人也编撰过《唐诗三百首》,选诗的时候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一个小小的疑问就是,为什么选唐诗都要选到三百首而不选了?为什么不搞一个“唐诗四百首”?或“二百首”、“五百首”?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选诗在三百首左右,其又称《诗三百》。因此,后世许多与诗歌相似的合集大都会选到三百首为止,自然《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都逐渐与世人见面,这或许就是“见贤思齐”吧?也可能是“推陈出新”思想的展现。
至于那些洋溢着“中国风”的本土艺术,更是无处不体现着国学风采。中国书画艺术中的“留白”,中国戏曲艺术里的“虚拟”,都是最好地国学精神体现。在那宣纸上,那一笔遒劲的飞白,或是那几笔淡淡的墨点,能让人无限神往,到底其中又有什么具体所指,真是难以言说;还有那戏曲舞台上,那简单的一座一椅,一会是桌椅,一会是门窗,一会是高山,一会又是城楼……这些恐怕只有“中国人”能看得明白。
新闻推荐
泾县讯(汤志勇 查美华)近日,历时一年多的患者肖女士与某医院的医患纠纷终于在泾县医调委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得到圆满解决。2014年10月9日,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