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武术村”里铸武魂 ——安定区宋家沟武术传承发展见闻 □ 曹应森 孛锦江 张璐璐

来源:定西日报 2016-04-16 00:17   https://www.yybnet.net/

桃红柳绿的季节,迎着明媚春光,驱车定临公路来到安定区内官营镇永丰村宋家沟社,在廖德鹏家宽敞的大院里,习武爱好者聚在一起切磋武艺,传承国术,研习武学,让武魂远扬。

风风光光“武术村”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传播发展。位于陇中的宋家沟,近百年来,也以舞刀弄棒,研习武术而声名远扬,被十里八乡的人们称为“武术村”。

“达摩拳”“玉皇步”“盘龙棍”“春秋大刀”“钩镰枪”等这些在电视剧、武侠小说里常见的惊险传奇的武术套路,在宋家沟这个“武术村”里,年逾古稀的老拳师,年过花甲的“拳棍手”,虎虎生威的“武把式”,就连风华小少年,也都见怪不怪。他们把这些武术套路演练得娴熟精彩,一招一式恰到好处。有句俗语“风风光光宋家沟,三岁娃娃倒脚步”,尽管有点悬,却彰显出“武术村”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武学的精神风采。

没有史料记载,没有文字流传,人们只凭口口相传,辈辈流传着关于宋家沟武术的渊源,讲述着河州“神拳李”李彦彪收徒教练武术的传奇故事。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李彦彪的得意弟子裴镇台曾是一位不起眼的放羊娃,一次古河州八龙沟举办榜上招贤武术擂台赛,在擂主已经揭晓的情况下,裴镇台“挑战”攻擂成功,被当地人传为佳话。“神拳李”李彦彪也因此声威大震,曾名噪一时。

李彦彪迁居陇中内官营镇宋家沟后,便开始收徒传授武艺。“那个时候我还只有五六岁,看到大人们习练武术,很好奇,就向‘神拳李\’恳求习练武术,他让我站马步,天天站,由于太单调,就对习练武术失去了兴趣。”78岁高龄的吴周蕃若有所思地说,“那个时候不知道‘神拳李\’是怎么个想法,按照古时候收徒的习惯,也许他是在考验我的耐心和毅力,真后悔当初没有坚持下去,就失去了拜他为师的好机会。”吴老谈论与“神拳李”李彦彪的机缘时,还真有点遗憾。不过,他后来成为“神拳李”李彦彪弟子高天德的弟子,算是有缘成为“神拳李”的传承人。

李彦彪悉心传授武艺,早期弟子有周信、高天德、魏永泰、师万遇等知名拳师,先后收徒50多人。在他和其弟子影响下,宋家沟习练武术盛极一时,家家户户多则一家人,少则一二人。

吴周蕃弟兄4人,除了三弟吴周汉没有习武外,二弟吴周平、四弟吴周敬也都习练武术,成为一代拳师。周氏家族里周信、周维新、周吉禄等,魏氏家族里魏永泰、魏步霄等,廖氏家族里廖国珍、廖国忠、廖德鹏等以家族式习练武术为主,传承武学。最盛时习武人数达到百人之多。

据了解,每年除夕之夜,宋家沟大多以家族为单元,由长者对家族里修炼武术的后辈进行考究,亲自手把手进行教导。同时,家族里不论老少,互相间可以进行比武切磋。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十四、十五,宋家沟社火队专门搭台组织武术表演活动,上百拳师们便尽兴展示拳脚功夫,上千观众可以欣赏精彩武术,大饱眼福。

痴迷拳师遇“尴尬”

“大集体的时候,当时庄子里的人都学拳习武,早上天麻麻亮的时候就开始上工,拳瘾来的时候,扁担就成了棍,树枝成了枪,铁锹成了大刀,好家子便挤时间‘打斗比划\’,打麦场上,树林子里,收割麦子的地块里,都是打斗场,比武场。”

“那个时候,不觉着累,不觉着乏,全身有使不完的劲,白天干了农活,早晚习练了武术,觉着真过瘾,农活武术两不误。”

“可不是吗,那个时期,为了学习钩镰枪,跑步10多里前往内官营街道去学习,还帮助胡师傅干家务活,心里觉着快活,就是一心想学武术。”

“对啊,你还记得吗,为了到阳坡川里学习春秋大刀的套路,我和老父亲前后去了三趟,‘神拳李\’的侄子就是不肯传授,第四趟才传授武术套路,那是被咱们虚心求教、苦学武术的精神感动的结果。”

……年逾古稀的吴周蕃、吴周平老弟兄俩回忆习练武术的情景,依然精神抖擞,很带劲,很兴奋,津津乐道。

廖德鹏也算是一名“武林中人”,16岁开始学拳12年。1991年去河南拜师,河北沧州寻找拳师学拳,因资费等原因,外出学拳未能如愿。现在仍参加武术协会组织的武术表演比赛,偶尔还为店面开张做小型商演助兴。在他的客厅桌子上,摆放着所获得的一沓沓鲜红的荣誉证书,最耀眼的当属定西市授予的武术传统套路表演金牌和银牌,奖牌的背后,是他的艰辛付出和不懈求索。

“当时带着打工挣的5000多元钱和老乡就上河南拜师学武,后又转到河北沧州拜河北拳师为师,结果都未能如愿,当时碰见一名‘同道中人\’,他告诉说‘只在家中取,何劳在外学’,我恍然大悟,便回到家乡继续修炼武术,那时确实很热爱学拳习武。”

据廖德鹏介绍,他外出务工20年,回家种地10年,习练武术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习练30种套路约3个多小时。在兰州打工期间,他在五泉山公园偶遇70多岁游方的老道人,也算有缘,老人惜才,还传授了一路“达摩拳”。谈到尽兴时,他便在院子里表演“达摩拳”,熟悉的拳路,深厚的拳脚功夫,让在场的人叹为观止。

是不是年轻人也喜欢武术,和廖德鹏一样痴迷呢?吴周蕃、吴周平、周吉禄和廖德鹏感觉很“尴尬”,他们为武术即将失传担忧着,牵心着。他们的担心很现实,少年时代正是习练武术的黄金时代,可部分家长和老师怕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对习练武术不持赞成态度;有些孩子习练武术后,由于自制力较差,个别人便因点滴小纠纷而大打出手,伤害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家长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习练武术。另外由于外出打工,或者参加工作,或忙于农活家务,习练武术者要么半途而废,要么时连时断,坚持习武者不过20人。

弘扬武魂是使命

“我们这一代人,完成了使命,有廖德鹏传习武术,我们尽到了责任。”“老了,可心里还是放心不下,要是一身武术失传了,多可惜。”吴周蕃、吴周平老哥俩内心很纠结,他们也在思考着怎么才能让久负盛名的“武术村”传承下去,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从以前的拜师学艺到现在的开班教课,全村的武术氛围越来越淡。以前我都是偷着学艺,师傅不教,就三番五次请教。现在我教,娃娃都很不上心,人数也慢慢减少了。”对于如此尴尬境地,廖德鹏也很无奈,“从2012年开班的60名队员到现在仅有15名队员,武术队的境遇不容乐观,而且还在不断减少,存在拳种处在濒临失传的情况。”“现在我师父都快80了,以前会武术的老人大多都去世了,以前的二十几套传统武术套路也逐渐失传。”廖德鹏和他的武术同行内心里很急切。

2012年6月3日,宋家沟成立了武术队,廖德鹏和周吉禄担任武术教练,潜心为队员们教授武术,一心想着“武魂远扬”。但武术队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如何传承发展传统武术,廖德鹏和周吉禄打算继续收徒,壮大武术队,在教授武术的同时,还要在精心育人上做文章,要重视弟子们文化知识的教育,让他们成人成才。同时他们将在近几年申请成立内官传统武术研究会,把村周围现有的武术套路整理成书,或者制作成视频资料,取长补短,把所掌握的武术套路记载下来,让其传承下去。

回城的路上,内心总是难以平静。眼前不时浮现着吴周平、周吉禄和廖德鹏三位拳师切磋武艺的身影。那南少林棍术、少林大刀、八虎棍、钩镰枪等套路被他们挥舞得密不透风,鲤鱼打挺、白鹤亮翅、金鸡独立、扫堂腿、旋风脚等动作被表演得精美绝伦。

“宋家沟人老五辈嗜好武术,武术在我们手上绝不能失传,我们要传承下去。”耳际又响起廖德鹏那响亮的话语。也许,这就是宋家沟武术传承光大的希望所在。

新闻推荐

五问:领导“身边人”腐败怎么治?

(上接第一版)在实体方面,司法解释明确,对那些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过重,判处一般死缓又偏轻的重大贪污受贿罪犯,可以决定终身监禁。在程序方面,司法解释明确凡决定终身监禁的,在一、二审作...

相关新闻:
雨后云瀑天际来2016-04-24 07:19
猜你喜欢:
取真经,真取经2016-04-19 00:16
评论:(“武术村”里铸武魂 ——安定区宋家沟武术传承发展见闻 □ 曹应森 孛锦江 张璐璐)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