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市一间零下30摄氏度的冷库里,百余条濒危保护动物路氏双髻鲨(俗称锤头鲨)变成600公斤腥臭扑鼻的鱼肉块,白色泡沫箱成了它们生命的最终归宿。珍稀锤头鲨惨遭屠戮的图片近日在网上引发强烈反响,记者昨天探访鲨鱼封存地,调查追问这一曲鲨鱼悲歌背后的原因。
血腥场面
百余条锤头鲨遭非法宰杀贱卖
这些锤头鲨4月9日现身三亚水产码头,公开售价为15元/斤。当天上午,一名网友在微信朋友圈发出相关信息。从图片上看,百余条濒危锤头鲨在三亚市水产码头被砍剁加工,公开出售,已经开膛破肚的鲨鱼堆积在一起,场面令人震惊!
锤头鲨是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的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作为曾“参演”电影《海底总动员》的动物明星,灵动可爱的锤头鲨的形象备受人们的喜爱。现实中,三亚水产市场血腥的场面、惊人的数量与低廉的价格瞬间击穿了人们的良知底线。
当渔业执法部门赶到现场,不法商人已将鲨鱼转移,只留下一整垃圾车的鲨鱼头和满地猩红。通过摸排走访,9日下午,三亚渔业执法部门及时将尚未交易的600公斤鲨鱼肉扣押并封存。
记者在冷冻库里看到,已被剁去鱼鳍、鱼尾、鱼头的鲨鱼难辨首尾,30余箱鱼肉被码放在冷库一角,掺着海盐的鲜血渗到地面上。
它们是怎样被捕杀的,已找不到任何答案。从9日起,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章华忠的眉头就没有舒展开过,“梦里都希望能马上抓到非法捕杀鲨鱼的人”。
政策空白
捕猎者钻空子 鲨鱼越来越少
在2013年第十六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缔约国大会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各缔约国通过投票,采纳了五种鲨鱼(三种双髻鲨、长鳍真鲨和鼠鲨)和两种蝠鲼等海洋物种升级到附录二的提案。缔约国高票通过的情形,标志着对相关濒危物种的贸易约束和保护将更为严格。
记者从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获悉,为配合公约落地,对双髻鲨的相关保护已从2014年9月14日起正式生效。同时,农业部、国家濒危办也在2014年8月下发了“关于鲨鱼和蝠鲼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提高履约意识,切实落实监管职责”,并制定了具体的监管和履约方案。
目前,三亚渔政、工商、公安等部门已陆续介入该案并成立联合调查组,严查鲨鱼捕捞售卖过程,对参与交易的中间人展开质询,但查处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据悉,由于宣传材料更新不及时等原因,人们对路氏双髻鲨的保护意识并不强,“这为违法捕猎者提供了迂回空间”,章华忠说。与此同时,章华忠介绍,国家对锤头鲨等新晋纳入保护目录的物种尚未进行资源价值评估,没有相应的处罚标准,目前仍需等待专业人员对案件进行评估。此外,海洋与渔业部门虽有保护和查处责任,但是并无侦查手段,难以获得有效证据并进行处罚,这也使查处工作推进困难。他表示,期待国家在规划和政策层面推动法律法规切实有效落地。
悲剧根源
渔民保护意识弱 渔业监管难度大
如何避免贱卖濒危动物的悲剧再次发生?海南海洋生态研究所博士童玉和介绍,路氏双髻鲨在南海分布的总量虽然不大,但是渔民使用刺网、拖网、延绳钓等捕捞方法都能捕捞起这种鲨鱼。“这次也可能是锤头鲨因某种原因群种聚集时,恰好被渔民捕获。”
“锤头鲨在南海过去属于比较普通的鱼类,因此许多渔民和商贩并没有完全认识并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过去的捕捞惯性还没有及时‘刹住\’”,章华忠说。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吴钟解坦承,很多海洋物种的“濒危”知晓度不高,渔民保护意识较弱,与相关部门宣传力度不够有关。“此外,还有相当多的物种,比如砗磲贝、珊瑚、一些稀有品种的海马、龟等,人们可能都没怎么听说过这些物种的名字,但是它们也处在濒危状态。”吴钟解说,这一方面反映了相关部门对海洋生态保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海洋生态保护任务的艰巨性。
童玉和说,南海的渔业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渔业之一,渔获种类多,作业方法多,类型复杂,同时从业人员多,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加之科研资料不丰富,实现严格的渔业监管难度很大。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新华社济南4月20日电 近期“蒜你狠”备受各界关注,有“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之称的山东省金乡县自然成了焦点,金乡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已有十几家媒体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