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讯 “你要2000斤瓜?今年没有了。别说2000斤了,就是10斤也没有。”接电话的是兰山区方城镇瓜农王宝军,种植大棚甜瓜已经20多年。与往常相比,今年老王的手机格外“热闹”,每天都会接到好几个订瓜电话,这让老王第
一次感到“云农场”
种出来的瓜这么“牛
气”。
老王放下电话,
对笔者说:“没想到
今年瓜的行情这么
好,都抢着要。还不
等熟就抢购没了。”
为解决瓜农卖瓜难的
问题,方城镇农业服务中心跑市场找路子,联姻北京“云农场”,为瓜农改良品种并进行技术指导,增加销量的同时也让瓜农的腰包鼓了起来。
老王告诉我们,自己种了20多年的瓜,由于品种单一老化加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产量是上去了,口感却下来了。采摘后拉到集市上出售,不仅价格低,而且一车瓜一天都不一定能卖完。
老王说,过去一亩瓜就卖七八千块钱,现在虽然产量低了,但是质量好了,卖钱就多了。
质量才是硬道理。自从老王加盟“云农场”后,改善了品种和种植技术,甜瓜的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钱也就赚得更多了。
4月初,方城镇平和村的张德印打电话给“云农场”说打算种西红柿,但不会种。“云农场”的技术人员王有胜第二天就联系他到地里取土样,针对品种、市场前景进行了指导和帮助,老张这颗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下了。“云农场”给每个种植户提供了网上农资购买、测土施肥、农村物流、农技服务、农村金融等多种增值服务,互联网+高科技的方式帮助老百姓种地更轻松。
在种植各个环节中,化肥约占到种植户总成本的两成,使用“云农场”的配方肥后,可节省肥料约一成左右。如果按照一年种植两季计算,每亩地可节省约30元,对种植大户,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保证农企合作效果,方城镇农技部门针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提供单一指导服务,或者农民自己“点菜”,根据情况提出需求,采取针对性检测和指导,订单式生产配方肥料。
在方城镇为农服务中心,工人在操作“智能配肥机”,整个厂房三四个人就够用了。方城镇为其提供标准化的数字接口,让机器能够连接上云端数据库,当地的测土数据、区域配方数据、区域农户种植作物数据等其他数据资源被传递过去,工作人员就可以不到田间地头,也能为农户配好肥。
单单靠产量,不可能跑赢越来越饱和的市场和满足现在消费者挑剔的味蕾;质量高、口味好、有品牌,才是永不过时的通行证。方城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相廷峰介绍,通过“云农场”,引导种植户科学种植,打造特色瓜果品牌,同时通过互联网销售,能创造出更高的效益。 (孙磊 丁高峰)
新闻推荐
福彩“为爱前行”,关爱留守儿童 青岛市区家庭结对留守儿童,“临时父母”陪孩子玩游戏送关怀
5月8日,青岛市区家庭结对留守儿童,“临时父母”陪孩子玩游戏。...